一个人和自己的身体之间有一种微妙的联结。这种联结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互相的。有没有想过,我们和身体是可以互相帮助的。
这两天在看《玻璃心也没什么不好》,今天从中学到一招,能有效安抚焦虑。
书中说,高敏感人群会感到过度紧张,但神经系统可以自我调节,而且是一种可学习的技能。首先,要注意到何时感到过度刺激。这时,我们要按下调节按钮,进入平静舒缓模式。对于高敏感人群来说,知道何时及如何进入这种模式十分重要。如果我们正面临着创伤激发出的过度觉醒(战斗或逃跑)或觉醒不足(冻结),这就更重要了。
在学习这个技巧的时候,我开始观察自己安心的时候是一个什么状态,比如在静静看书的时候,我的呼吸会变得很深长,吸气的时候几乎察觉不到,呼气会变得很慢很慢,看到入迷时甚至忘记了呼吸这件事。
根据书中的介绍,我刻意尝试调整呼吸的频率,我发现,当刻意放慢呼吸,暂时忘掉呼气的动作,会让整个人的状态变得很平和,很安心。这样的练习能帮我调整状态。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演讲,演讲老师说,现在问大家两个问题,大家观察一下自己身体的反应。第1个问题,你最讨厌你身上哪个缺点?第2个问题,你最喜欢你身上哪一个优点?
我留意到,当回答这两个问题时,身体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姿势或状态。问到第1个问题的时候,我会不自觉揉搓自己的皮肤;当我回答第2个问题时,我的双手交握,然后枕在我的脸颊一侧。
演讲老师建议,现在什么都不用回答,再次尝试一下刚刚那两个动作,做第1个动作的时候什么感受?是不是有点焦躁,有点不安?当重复第2个动作,会觉得很安心,很平和,整个人的状态都很舒服。
所以说身体的动作能够反映出我们当时的心理状态。其实这是一种记忆,一种身体本身的记忆,这种记忆甚至不用刻意练习,身体是自然流露的,下意识做出反应。
这也可以理解为是身体的语言,这种语言会告诉你,做这个动作时你很安心,很愉悦。那个动作则是觉得很焦虑。
所以,当我开始紧张的时候,我就会做第2个动作,只要做这个动作,不管当时是怎样的情景,都能让我短暂地回到安心的状态,就像是躺在妈妈的身边。
我也会刻意观察,当我不自觉做第1个动作,当时我的心情到底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当时是有什么让我焦虑不安吗?我观察下来,很少会不自觉做第2个动作,但是却经常不自觉地做第1个动作。比如说,我遇到了解不开的难题,比如说当天压力很大……
原来,一个人和自己的身体本身就有一种微妙的联结。这种联结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互相的。可以说,我们自己和身体是可以互相帮助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