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欣赏一幅黄庭坚的佳帖《致景道十七史君书》,此帖亦称《与景道使君书》。这幅帖是写给赵景道的行楷书尺牍。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黄庭坚早年与景道父、兄赵公寿、赵景珍是同僚,而景道当时还是个嬉戏的儿童,他们都是当朝太祖赵匡胤的后裔。
写这封尺牍的时候,黄庭坚感慨景道已经长大成人,又喜爱自己的书法,就给他写下了三幅诗作。
尺牍中黄庭坚十分谦逊地告诉景道,说学自己的字容易导致笔软无劲气,建议多学习苏轼的书法,并明确指出苏轼书法为当今天下第一。
黄庭坚与苏轼相差八岁。二人友情深厚。黄庭坚十分推崇苏轼,视苏轼亦师亦友,两人书法相互影响,特点各有千秋,风格上有明显的相似之处。
苏轼书法用墨偏重,小有瑕疵。黄曾戏言苏字“石压蛤蟆”,而苏反唇相讥黄字“死蛇挂树”,双方都提到了对方特点,同时也点到不足。而他们之间的调侃都是善意的,正因为这一点而成了千古佳话被后世传颂。
在这幅帖中,黄建议景道多学习苏的书法,恰似说明黄对苏字的认可与推崇。
![](https://img.haomeiwen.com/i27264370/26ed7db026e7936b.jpg)
原文
昌州使君景道,宗秀也。往余与公寿,景珍游时,景道方为儿童嬉戏,今颀然在朝班。思公寿,景珍不得见。每见景道,尚有典刑。宣州院诸公多学余(道)书,景道尤喜余笔墨,故书此三幅遗之。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余书不足学,学者辄笔懦无劲气。今乃舍子瞻而学余,未为能择术也。适在慧林,为人书一文字,试笔墨,故遣此。不别作记,庭坚顿首。
景道十七使君,五月七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