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不欠父母

作者: 我是小虹 | 来源:发表于2019-04-02 02:48 被阅读151次
我们为什么不欠父母

你是不是在网络上看过这样一个影片:

原本在各自忙碌的中年子女突然在春节前夕收到父亲的死讯,他们各自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千里迢迢赶回故乡……没想到这一切竟然是出自老爸的恶作剧。。。

影片中的主角是一位很有钱的独居老人,他每年都等待着儿孙们回家,但是因为各种理由孩子们好几年没回家了。老人总是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过春节,为了让家人团聚,他开了一个玩笑,传出了自己的死讯。每个孩子一下从全世界各地赶回来参加葬礼的时候。走到房间里面撞见原本已经过世的老爸。

他说:“要不然我该怎么做才能够帮你们全部都聚集在一起呢?”

这部在2015年冬天所发布的广告片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这部短片的片名是《回家》,当时在短短的几个星期之内就在YouTube上下了点月率超过4300万的成绩,引起法国奥地利澳洲和美国的媒体大量的讨论。我跟多数人看法一样,这部广告很感人,而且故事的编排这样精彩,打动现代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困境。

但是多看几次影片后,我有一种被亲情绑架的感受,让我不舒服也不自在。

回顾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面对父母的感情与自己人生的发展,是不是总有一些难以抉择的拔河,就好像忠孝不能两全。

例如公司好不容易可以让你放假去旅行那个星期正好是你母亲70大寿要举办家庭聚会。

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活动参加一下,以下是两个选项:

A、坚持自己去度假放松,跟妈妈说抱歉。

B、牺牲自己的旅行,陪妈庆生,让她开心。

你想好答案了吗?当然可以说这是一个特例,无论你选择哪一个,总会有弥补的机会。但是如果你的人生中的每一个决定都要面对自己与亲情的取舍都是顾及爸妈的感受,就没有个人的自由;如果我想要活得更自由自在,或许就要跟爸妈的关系搞得很糟。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在大城市里才能找到自己的对口工作的人群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北上广深奋斗的年轻人,而父母不一定有条件接到自己身边。天下子女对父母亲的态度大概可以简单区分为两种。第一个是尽量选择陪在父母亲身边,可尽孝道;另外一种是以自己发展为重。你是属于哪一种呢?

选择留在父母身边恪尽孝道的子女,刚开始的时候也许是心甘情愿,这个甘是甘甜的,甘愿是愿意的,随着相处时间越来越长,彼此的摩擦变多,当金钱与耐性都消耗殆尽的时候,心甘情愿就变成了“心干情怨”,干燥的干!埋怨的怨!

这类型的子女心中会感慨万千的说,我都已经做到这么多了,为什么还是没有办法真正让父母亲感到满意呢?有时候甚至其它没有尽心尽力照顾父母的兄弟姐妹,还会说出很多的风凉话。

另外一种想尽办法逃之夭夭的子女,感觉上是挣脱了父母的掌控,拥有了自己的人生。但是无论他人在异乡和就住在隔壁几条街的公寓不论住多远还是多近,或者多近总是想尽各种借口逃避,照顾父母亲的责任,甚至连日常的问候都觉得多余,表面上看起来他们确实是不需要跟父母朝夕相处,有过多的摩擦得到了自由,但夜深人静的时候,心中依然充满了愧疚与自责。

我们身为子女长大之后有什么方法可以摆脱内心的道德枷锁,让子女跟父母的相处之道,退回到一条非常公平的界限,不是因为责任,只是很单纯的爱自己的父母。

《为什么不见父母》这本书以哲学辩证的方式论述了这个问题。我帮你归纳一下几个重要的点:

你现在好好孝顺父母并不是还债,不是报恩,如果子女无法摆脱责任跟义务的想法,孝顺父母就好象是在还债务,那么问题是如果是还债务,到底要还多少?以及要还到什么时候?哪个父母为了养育子女所付出的心力都不相同,是不是超过平均值的父母才值得更好的对待呢?以报恩的想法付出是比较正向。但是所有的感恩,必须是基于主动的付出,而不是因为害怕自己不做就会被别人指责而去做的被动付出。

以下三点应该认识到:

第一、表达感恩的本身并没有错,但是他不能够沦为是一种被要求的义务。

第二、离开道德的交易模式回到关系模式,认清亲子关系中的两个很重要的特质。

父母和子女永远没有办法成为真正的朋友,子女无法决定自己投胎到哪儿,一旦和父母结缘,一生无法解除关系,你可以前男友前妻,前主管,但你不会有前父母。因为父母很近的关系永远无法解除。

第三、我们不能够选择好父母,但可以选择做个好孩子。能跟对好父母的界定不同,但最基本的养育条件是不让孩子挨饿受冻,不可以虐待,这是整体社会普遍的公式。尽管如此,如果你在童年时期曾经挨饿和挨打。生长在这样的家庭,并不是你可以决定的,但你确实可以做个好孩子,这里所谓的好孩子并不是传统上的乖巧懂事听话,而是符合下面五个条件:

一、你要考虑到有什么可能会伤害到父母,谨慎地采取行动同时不会忘记考虑到自己。

二、你要清楚的知道父母的重要性,了解双方是命运共同体。无法选择彼此是命运或偶然让他们变成现在的样子。

三、不仅重视父母也重视自己,自己很清楚自己的需求,所有对家人的帮助,都不应该超过界限否则就是不尊重自己。让自己被别人的需求所操控,最后因为自我牺牲太多而成为别人的负担。

四、知道家庭是个结,在家庭里面,我们很少能够完全自作主张,能够决定都会牵涉到他人。因此,除非你经过深思熟虑否则不要轻举妄动。

五、成为好子女,对面必须站着好父母。是能够以增进和友善的态度面对自己子女的成年人。在每个关系当中必须给对方发展自我的空间,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这个亲子关系就不会成功。因为孩子找不到一个可以让自己成为好孩子的条件。

我们不欠父母,并不是因为我们真的没有欠父母的恩情。只是我们需要顺从自己的内心去对待父母。不要因为道德绑架,因为别人说你应该孝顺你才去孝顺。要理解和珍惜与父母这段缘分。

当自己对父母拥有:我也可以不这么做,而我仍然选择陪伴与付出,这种亲子之间的爱才因为彼此没有负担。这种亲情才显得更加珍贵。

以上就是成为孝顺孩子的条件让我与你共勉。

相关文章

  • 我们为什么不欠父母

    你是不是在网络上看过这样一个影片: 原本在各自忙碌的中年子女突然在春节前夕收到父亲的死讯,他们各自立刻放下手中的工...

  • 父母不欠我们什么

    今天下午,小玲过来找我。两人原来关系较好,近段时间各忙各的,有事也是电话联系。 她嫁的比较好,老公是独生子,公公也...

  • 除了父母,我们谁也不欠。

    我一直觉得跟身边同龄人比起来,我算是一个较懂事的孩子,而真正的懂事是高中。 我的高中是读的寄读学校...

  • 孩子到底欠不欠父母?

    1 忘了在哪里看到一句话:“我们这个国家的绝大多数亲子问题,都源自...

  • 宝贝,我们谁也不欠谁

    地不欠土,土不欠叶 叶不欠树,树不欠果 果不欠花,花不欠蝶 宝贝,我们谁也不欠谁 蝶不欠蛹,蛹不欠茧 茧不欠冬,冬...

  • 父母不欠孩子

    为什么父母可以为了孩子付出一切,而孩子却很少有为父母付出一切的。为什么父母对孩子那么好,而孩子却很少有以同样好回报的。

  • 心之所向 健康就好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关系。我们不欠孩子的,孩子也不欠我们的。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应该是心之所向,健康就好。...

  • 自问

    半夜问问自己,就欠父母的,对不起自己。不欠任何人的

  • “孩子到底欠不欠父母的?”看完这个你就明白了~

    这两天在网上看到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孩子到底欠不欠父母的?”下面的回答清一色的回答是,不欠,说孩子欠父母的人想没想过...

  • 你给我的心里又深深的扎了一刀

    生意做到今天我心里有好多的疑问, 为什么我们的客户都是欠帐的? 为什么开始不欠的最后也会开始欠? 为什么我一说收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为什么不欠父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xmu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