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字戏作为广东稀有剧种,长期以来生存于海陆丰地带,演出范围可至海陆惠,香港等地。2006年白字戏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前香港有白字戏剧团。现在香港没有固定的白字戏剧团,但是每年的盂兰会,大约是农历七月,会请海陆丰的白字戏剧团来港演出。
如果说潮剧,大家可能比较熟悉。其实白字戏和潮剧本来属于一个剧种。只是后来潮剧不断创新而游离出来,称为顶头白字,亦即潮剧。而白字戏相对而言保持传统,称为南下白字。
剧本乃一剧之本。在笔者以前的田野调查中,发现白字戏民间戏班的剧本细分几种。最为详细的版本记录了人物上场次序,动作科介,念白,唱词以及工尺谱,配套而成。而相对简略的剧本则只记录了念白,唱词。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没有曲谱,民间戏班的演员又是如何知道怎么唱的呢?
这个问题要分成两种情况。首先一些剧本是某个戏班一直有演的,那么这些演员曾经传过师,师傅教他怎么唱,他就记得怎么唱。而白字戏是曲牌体,好比一首歌有了旋律,然后填词。记得这个旋律就好办了。
另外一种情况是,这个戏班从来没有演过这出戏,现在又要根据从前传下来的手抄本来排练新戏,那该怎么办呢?如果戏班有足够的资金,请来戏先生教戏固然是好;但有些民间戏班没有这个能力。这时候也许要凭着演员们的自个儿聪明了。前面说到白字戏是曲牌体,演员们学会了大量的戏就基本等于学会了该剧的所有曲牌。此时演员就会根据唱词的特点,套上合适的曲,使之自然成章。这个倒是真的有一定规律。
这么说还是难以信服。因为不是所有唱词都有标志性的特点,一些词可以这样唱也可以那样唱。的确,情况就是这样,不同戏班在自编的过程中便产生了差异。
接下就引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同个演员在不同戏班之中又是如何去应付和适应这种差异呢?且听下回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