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0121213/94a316ed2139b661.jpg)
阴阳之道,一吸一呼。左脚右脚,循环往复。沉浸其间,心无外物。
不知不觉之中,我完成了一场马拉松比赛,323——我的马拉松新成绩。这个成绩是在2023年无锡锡山宛山湖马拉松上创造的,比自己最好成绩PB了5分钟。虽然在大众马拉松成绩突飞猛进的时代,这个成绩不值一提,但对我而言还是很有意义。我不仅又一次跑进了330,而且在状态不好的情况下还能PB,真的是来之不易。比赛期间,我发觉对跑步和马拉松又有了一些感悟,于是写篇赛记,记录下来。回顾一下比赛过程,总结一下比赛经验,发掘一下夏训的心得。
PART 1. 我与宛马
厉害俱乐部今年的夏训比较早,从5月底就开始,到9月结束,共有17周,目标赛事是9月底的衡水湖马拉松。可惜的是我9月要去贵州,无法参赛。10月我只报了一个半马(10月29日的常熟马拉松),对于全马只能推迟到11月或者12月。12月的广马意料之中的不中,而11月的无锡宛山湖马拉松(简称宛马)中签了,我的目标赛事变成了宛马。
宛马赛场位于无锡市锡山区,这里环境优美、交通方便。无锡是我的马拉松起点,我的首马就是2019年的宛马,可以说我对这个赛道比较熟悉,也算是我的福地。今年宛马比赛日期是11月12日。我和老婆11日来到无锡,入住离起点只有600米远的全季酒店。住得近什么都方便,就比如领物,走路10分钟即可到达。参赛包里给了号码扣,我试一下,不适合我。这种号码扣不伤衣服,但是穿脱的时候扣容易被崩掉,我决定还是用别针把号码布别到衣服上。参赛服装和鞋子,我用平时常穿的一套,能量胶和盐丸也都是以前吃过的,防止比赛时出现问题。可别小瞧这些细节,单位一同事前不久参加北马时就因为吃了新买的能量胶后呕吐,影响了发挥。晚饭我吃的爆鱼面,补充碳水。赛前准备停当,早点睡觉。奇怪的是,我居然很早就睡着了,而且整个晚上睡眠质量都不错。我说“居然”是因为前几次跑马我睡得都不好。首马就不用说了,肯定是兴奋激动和不安,其他几次也差不多,可能比较期待自己能跑出什么样的成绩,心理质素不过关。经常是晚上躺下后就开始胡思乱想,第二天状态会怎样?会遇到什么困难?能跑出什么样的成绩?我不断告诫自己要克服杂念,结果杂念越克服越多,搞得一晚上都在折腾。这次赛前在教练的帮助下,我制定了配速策略,估计了完赛时间,对结果是有些期待,但也不是非它不可,如果遇到抽筋、肚子疼等意外,降速完成也不算意外。也可能跑马跑得多了,有了一些历练,心理也成长了。反正对明天的比赛没有一直在想,顺其自然,反而睡得踏实。
11月12日,比赛日,我早上5:19自然醒来,起床,恰巧比闹钟早一分钟。早饭吃昨天准备的火腿三明治、茶鸡蛋、粥和香蕉牛奶,当时感觉差不多,事后想想还是吃少了,比赛中30公里过后会有饥饿感。整理服装和装备。当天阴天,气温在8、9度,风力2到3级,除了风有点大之外其他都很好,非常适合跑马。我于是穿T恤、短裤,戴了棒球帽和手套,另外还多套了冰袖。记得去年北马也是类似的天气,我没套冰袖觉得稍冷。排空后我出发去起点。比赛是7点半开始,我到起点时才6:40,时间尚早,我就找个空场热身,仍然是平时自己跑步前的一套热身动作。好处是不仅身体热开了,熟悉的感觉也找回来了,感觉就像要进行平时的一场长距离训练。热身完,把外衣脱掉,去存包处存包。存包前,我吃了第一支能量胶,因为这时还带着水,吃完能量胶可以喝点水,否则就太黏了。今天的计划是吃5-6支能量胶,每7、8公里一支。找到我的分区,想进去,突然又感觉肚子似乎不舒服。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去上趟厕所吧,不能把这种不舒服带到赛场上。卸下最后的包袱,我重新回到我的分区。幸运的是这次宛马给了我A区,据说是以330为标准,我刚好达到这个标准。
![](https://img.haomeiwen.com/i20121213/dabe4c59f5302ff4.jpg)
A区是最靠近起点的分区,我虽然没有在最前排,但离起点也就50米,从来没有这么靠前过。这个待遇使我小有兴奋,但总体上还是平静的。在等待起跑的最后几分钟,我在脑子里快速回想了一下今天的配速策略、几个关键点的用时和注意事项,感觉镇定而清醒。我之前的PB是上半年的328,经过一个夏训,能力有了提高,但最近的状态不太好。韦教练给我估算的成绩是322,误差正负2分,平均配速445左右。我根据教练的估计,自己订了更详细的配速计划,前5公里应该用455的配速,随后慢慢加速到目标配速,半马争取用时142。快到起跑时间,我把手表打开,早点搜星,然后静静地等待比赛的开始。
PART 2. 比赛再现
7:30,比赛准时鸣枪,随着一阵欢呼声和飞舞的彩片,选手们冲出了起点。我也随着队伍越过拱门,上面的时钟显示,距离鸣枪只有22秒,我开启手表。刚才在等待的时候,的确有点冷,现在一跑起来就不冷了。因为刚下过雨,马路上偶有积水,需要留心一下。起点处的观众比较多,大家都在为选手加油欢呼。选手们也是兴高采烈、你追我走赶,我身边有不少速度很快的人掠过,其中不乏从B、C等区上来的。起跑就很快的人要么就是真有实力,要么就是心里没数,把全马当成了5公里竞速。我不为所动,坚持按自己的策略跑。第1K配速451,比计划略快,心率到了140以上,上得有点快。A区出发的好处不仅是能很快通过拱门,而且开跑后也没什么人挡着,我可以完全按自己想要的速度跑。除了配速,我还需要注意正确的跑姿。今年夏训,重点练习了跑姿,跑步动作比以前有了进步。开跑后没多久,我就开始观察自己的跑姿是不是正确的。比如肩膀是不是端着,落地是不是在用脚掌,上半身是否挺直了?发现有问题,就赶快调整。不知不觉,5公里就跑完了,用时24:07,比计划用时少半分钟。我很高兴,因为第一次在马拉松中完成了前5K计划。前几次马拉松由于分区靠后,人又多,前5K都是在变向超人的过程中耽误了时间。
5K有水站,我去喝口水。天不热,我不准备每个水站都喝水,大体上是隔一个进一次站。从第6K开始,我提一点速度,配速进了450,但也不敢再快了,心率已经超过150,一定要压住心率,不能再超160了。第7K时,我吃了第二支能量胶加一颗盐丸,接着进7.5K的水站喝水。这是听从了王崇明的建议,他说早补、多补能量胶是有用的。在9K我超过了330的兔子。本来4K后就看到了前方的330兔子,也想迅速超过他们,但我压制住了这种诱惑,开始不能太兴奋。到了9K我觉得时机成熟了,稍微加速,越过330兔子,此后就再也没见过他们。这样维持着比较均匀的速度,我跑过了10公里,用时48:09,依然领先计划用时半分钟。前10公里跑得轻松舒适,套用俱乐部流行的一句话,“跑了跟没跑一样”。
![](https://img.haomeiwen.com/i20121213/4ae3a9ba4a9079fe.jpg)
这当然是夸张了,10公里的消耗还是不小的,只是当时感觉很好,为整个过程开了个好头。11K开始继续稳住,因为12K到14K要经过吼山。吼山是座小丘陵,有段较长的坡道,所以我在计划中把这个路段的配速调低了5秒。上坡时的确是降速了,进行调整,不过下坡又加速,把损失的时间找了回来。这5K平均配速是445,竟然比前面还快。到15公里时,用时1:11:56,比计划快了1分半。这时心率上升到158左右,也第一次感到了疲劳感,当然这个时候的疲劳感是很轻的。正当我继续关注自己的身体感觉时,听到了前方一个女生的手机播报,“你已经跑步15公里,用时1小时12分钟,平均配速447。“我仔细观察了一下,他们是三个人的组合,两个男生带着一个女生,跑姿很标准,配速也非常稳定。那我就跟着他们跑吧。此后大约10公里,我一直跟着他们跑,他们配速在基本在440-445之间。16-20K的5K,平均配速442,是我最快的一个5K。接着,到了半马距离,我的手表显示,半程用时1:40:38,与我之前的常熟半马成绩一样。这让我很惊㤉,上次半马跑到这个成绩感觉很累,这次全马的前半程竟然也跑到这个成绩,还不算累。状态是不错,但我也发现一个问题,手表上的距离比比赛标识的距离少了近300米,所以当我到达半程标志点时,时间是1:41:40,跟我的计划时间是差不多的。后半程如果用时相当,我会在323完赛。
![](https://img.haomeiwen.com/i20121213/adb603924730152f.jpg)
先不管距离差了,我还是就看手表吧。半程过后,进入宛山湖区,路旁有大片的花海。我看到了连片盛开的向日葵,那黄橙橙的花朵像一排排卫兵守护在道路两边,它们也在为跑者热烈地加油。原计划半程过后,再提一点速度,于是我第22K提高配速到441,发现心率上了160,腿上的疲劳感也加强了,后面又降了点。24K吃第三支能量胶。看到了对面折返回来的人,那些都是精英跑者,真的是速度飞快。还看到300的兔子,兔子后边跟了不少人,他们肯定是冲着破三去的。现在的大众跑者果真是水平越来越高。我25K用时1:59:13,这个5K配速445。过了25K,我原来一直跟着的三人组提速了,我评估了一下,自己跟不上,就不跟了。26K是折返点,返回后,看到了对面在我身后的人,队伍越发庞大,我还为自己小骄傲了一下。27K时觉得有些累,腿有点沉。想起了核心发力,于是试着找核发力的感觉,用腹部为主的核心带动大腿,果然好些,又能维持住速度了。26-30K的5K配速444,与计划相当。
![](https://img.haomeiwen.com/i20121213/09c18ff0000eee70.jpeg)
30K过后,感觉到能量不足,有饥饿感,这是个不好的信号,也后悔早饭吃少了。32K,我吃了第5支能量胶,自己带的能量胶就吃完了。能量补充了,但辛苦的感觉却越来越强烈。这时我想起一本书上讲当运动员第一次、第二次感到疲惫时,只是心理上的疲劳感,身体还远没有达到疲劳的程度。我也暗示自己现在只是心理上疲劳了,身体没事。暗示起了作用,我克服了这个阶段的困难,速度基本维持住了,31-35K的平均配速是447。
![](https://img.haomeiwen.com/i20121213/e26a9416b794f38b.jpg)
35K过后,就只剩下7公里,但却是全程最难跑的7公里,很多人撞墙就发生在35K过后。36K处,我看到了补给点的能量胶,又吃一支,今天一共补了6支能量胶,是我跑马以来吃最多的一次。38K处,吃一小段黄瓜。觉得补给是够了,但速度开始掉下来。有那么几百米,配速已经掉出了5分。劳累的感觉很强烈,心率也逼近了170。核心用上了,心理暗示也用上了,脚步还有些些踉跄,没有别的办法,采用终极一着,也是最后一着——意志力。有人说跑马拉松全凭意志力,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如果没有坚强的实力,全程乃至半程都动用毅力来完成一场马拉松,是不现实的。意志力一定要用在刀刃上。36-40K,我用意志力顶了下来,这5K平均配速453。这5K也是全程最慢的5K,好在没有掉很多,也终于度过最艰难的一段路程。此时,全程平均配速447,已经低于教练跟我说的445了。40K总用时312,还有最后2.2K,我肯定能PB,但想达到322已经非常困难了。最后2公里,因为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反而不算很难的一段,速度也稍微提高一点,配速回到447。
![](https://img.haomeiwen.com/i20121213/f7fcc32dc51b994a.jpg)
转过最后一个弯,我终于看到了终点的拱门。腿是沉重的,心情是高兴的,向着光明、向着胜利进军!想再提高速度是不太现实的,维持着均速通过了终点,我高高地举起了双手。成绩定格在3小时23分18秒。落在了韦教练预测的322正负2分的区间,韦教练真神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0121213/12dcc733cb9c21cf.jpg)
PART 3. 赛后分析
比赛完,我请跑友帮我拍了张照片,然后赶快去领完赛奖牌和完赛物品。领完东西联系了一下老婆,她说她在终点,没看到我。原来她来晚了,只看到了330的兔子。也不怪她来晚了,按照我以前的成绩,她来得正好,谁让我跑快了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0121213/7d8957a22fcc22d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0121213/e6dcfee2bc4b4af1.jpg)
回到宾馆,还有时间洗澡和吃东西。然后再去火车站坐火车回京,结束了这趟无锡跑马之旅。
赛后,我看到了官方成绩单,完赛3:23:18,排名第899名。按1万人估算,我在这次比赛中进入了前10%,可喜可贺。想想我在4年前的宛马比赛只跑出515,目前已经是323,真的是天壤之别。这次比赛前半程1:41:40,后半程1:41:38,两个半程只相差2秒。前后半程分配得非常均匀。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这次比赛策略得当,执行坚决,是跑得比较完美的一场比赛。
![](https://img.haomeiwen.com/i20121213/cf14f116691f07f6.jpg)
赛后,我又回想了一下这次参赛过程,发现有几个要点做得比较好。
1、赛前的体能调整成功。虽然赛前不是最佳状态,但经过调整,到比赛时还不错。这是吸取了上次无锡马拉松的教训,那次赛前减量减得比较少,结果到赛前状态指数刚转成正值,身体比较疲惫。这次根据自己的体能,赛前一周把课表上的四节课调整为两节,赛前一天的适应跑也取消。这样保证了体能的充沛。比赛当天早上,RQ体能指数是14.6,状态指数是2.9,感觉很有劲。
2、比赛心态自信和放松。以前我参赛会比较担心,经常导致赛前一晚睡眠不好。这次比赛,我根据韦教训的建议制定了比赛策略,那就是平均配速445,以322为完赛目标。赛前一晚睡得比较好,没有那么多杂念。我相信教练的建议,相信自己的实力,全程基本按这个目标来跑,总体上是放松的。自信和放松的心态带来一场完美的比赛,虽然比教练的目标差一分,但基本上实现了我赛前的计划。
![](https://img.haomeiwen.com/i20121213/6b77c15ea1760e33.jpg)
3、前半程压住速度。这与上条是对应的。以前比赛时有时过于兴奋,前半程会冲得比较猛,导致后半程的崩溃。这次心中比较有底,整体按445来配,前半程先压住。当时,前半程状态的确不错,速度可以更快,看到人也想超,但我克制住了这种冲动。为下半程留出了体力。加速放在了15K之后,虽然最后几公里有点掉速,但总体比较平均,没有撞墙,没有走路,这完全得益于前半程的控制。
![](https://img.haomeiwen.com/i20121213/7549bd43d0c1f6ce.jpg)
4、比赛专注度很好。整个比赛过程中,我都专注于跑步这件事本身,没怎么关注周围的环境,也没与观众互动。专注点一个是跑姿,另一个是呼吸。过几公里就“扫描”一下全身,看看哪里不舒服,哪里紧张,然后调整一下。配速和心率当然要看,但也没有看得很频繁,只要节奏对了就大差不差。沉浸在比赛里,投入到跑步中,有时觉得虽然在参加马拉松比赛,但似乎又只有我一个人。这种专注的感觉很好,也帮助我实现了比赛的目标。
5、补给到位。接受老王的建议,自己准备了5支能量胶,再加上补给点又拿1支,比赛中一共吃6支能量胶,盐丸5粒。这样,能量补给基本上是够了,没有出现抽筋等现象。
6、装备合理。原则是一定要穿熟悉的,不穿新鞋、新袜子。根据天气增减衣服,这次的天气不错,但风力较大,我增加了冰袖,感觉的确起到了作用。
当然比赛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比如早饭吃少了,再比如最后7公里掉速了。比赛经验和教训还在积累,为后面的比赛增添了砝码。
当然,比赛只是一个检验,根本还是自己的水平到了没到。实力如果没到,再调整也不会超水平发挥。所以我还想通过这次比赛反思一下今年的夏训情况。
和大多数的跑步俱乐部类似,厉害俱乐部将全年的训练分为冬训和夏训。今年的夏训从5月30日开始,9月24日结束,一共17周。9月份之后是补充课表,是针对北马等比赛增加的。不考虑补充课表,夏训一共68节课,我参加了58节,出勤率85%。在天坛的集中训练共有16次,我一次不落都参加了。总体上,态度是认真的,表现是合格的。但是,最后的进步却不大。在这个周期,我的5K、10K都没有PB,半马PB了4分钟,全马PB了5分钟。我反思了一下,有这么几个原因:
1、天气。今年夏天北京非常炎热,先是6-7月的连续高温,最高气温一度超过40度,然后是7月底到8月初的暴雨洪涝,非常潮湿闷热,立秋后还不凉快。这种恶劣的天气的确影响了训练质量和跑步表现。
2、训练态度。以前跑课表经常能到90%以上出勤率,今年夏训有所降低。对训练的重视程度不够,思想上有点松懈。即使是跑了的课表,完成度有些也不高。比如12到14周要求的三个32K长距离,就只跑了一个,其余都是减量完成。LSD跑得少,维持速度的能力就显得不足,也造成了跑比赛时最后几公里的掉速。
3、休息不好。夏训的训练量是比较大的,尤其到巅峰期后,每周有三堂大强度训练课。训练量越大要求越充足的休息。但我的睡眠一度不太好,高强度训练后经常感到疲惫。休息不好就恢复得慢,继而影响下一堂训练,这方面的教训以后要吸取。
![](https://img.haomeiwen.com/i20121213/28dfaa0c6b98b688.jpg)
比赛成绩是一个标尺,反应出有没有进步,进步了多少。经过一个夏训,我进步了5分钟。说明夏训的确是下功夫训练了,但训练得还不够刻苦。后面休息一段时间,就要开始冬训了。在今年的冬训里,我要保持高的出勤率和高的专注度,持续地进步。
最后,还是要感谢厉害俱乐部的侯教练、韦教练和崇伟教练,没有你们的帮助,我是无法进步的。冬训,我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