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资的角度看,某种程度上,创业史就是一部烧钱史。
从上世纪末的互联网泡沫开始,每次新趋势的兴起,都会吸引成千上万亿的资金蜂拥而至。
许多耳熟能详的明星公司获得投资的数额经常高达几十上百亿。
当我们看到成堆的废弃共享单车,或享受到各种免费产品或大额补贴时。
有时禁不住想问一个问题。
一边是能力非凡的创业者,一边是见多识广的投资人。
这些人当然不傻,相反他们都属于当下最聪明的人群。
为什么这些人会不约而同地开始一个烧钱游戏呢?
难道是因为企业家都是富有冒险精神的赌徒吗?
我以前不太理解这种跑马圈地的大肆扩张,有多大饭量吃多少饭,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是很好吗?
特别是看到不少曾经大笔烧钱的明星公司,因为资金问题,陷入押金难退的困境,只得黯然离场时,更是有种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感慨。
但近年来随着对创业逻辑和资本运作的深入理解,我开始明白这些聪明人为什么都选择烧钱。
如果打个比方,这很像一种拍卖金钱的游戏。
拿出一百元来拍卖,底价设为零,价高者得,出价第二的人出的钱不返还。
如果只有一个人参与,哪怕他出一分钱,这100元也是他的。
但别人怎么可能错过这样的好事,你出一分钱,我就出一块钱,你出一块钱,就有人出两块钱。
只要竞价开始,这多半就是一个只赚不赔的拍卖,甚至会出现拍卖价高于100元的情况。
因为第二名一旦放弃竞拍,就会损失自己的出价,出于损失厌恶的心理,这是很难接受的。
这场拍卖因为对金钱的贪婪开始,因为对损失的恐惧无法结束。
并非所有的创业都像这个游戏,但不得不承认,平台型创业的确和这个游戏有相似之处。
平台型创业会形成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从而大大提升运营效率,达到赢家通吃的结果。
在平台型创业中,除非快速成为前几名,否则多半就像拍卖一百元游戏中的其他出价者一样,损失掉所有投入。
因此许多平台型企业根本不考虑盈利,更看重规模和速度。
这其中最典型的是亚马逊,这家公司多年来都不太考虑盈利情况,但因为规模越来越大,反而越发受投资者追捧。
几乎所有的平台型公司都这样,他们和背后的投资人都不在乎短期亏损,他们更关注长期成长的速度和规模。
比如这几年国内两家备受瞩目的明星创业公司,拼多多和趣头条,虽然都没有赢利,但都成功上市。
趣头条今年前三个季度已经亏损了9亿,但创始人兼董事长谭思亮并不太焦虑。
他认为:当你发现一个足够大的市场,应该用快速砸钱的方式,迅速获取用户,占领市场,建立行业壁垒。
这些大肆烧钱的创业公司,基本上都是这样的逻辑。
硅谷著名企业家里德.霍夫曼参与创立过PayPal,又创立了LinkedIn,还是Facebook的早期投资者,风险投资公司Greylock的合伙人。
他对烧钱创业有自己的看法,他称之为闪电扩张。
也就是快速建立一家公司,服务于巨大的市场,通常是全球市场,成为规模上的领跑者。
这个过程中,有时不得不烧钱,而且必然会遭遇很多其他因迅速扩张带来的问题。
但为了率先具备规模效应,成为领军者,享受最后的胜利果实,这个代价是值得的。
对创业者来说,想明白烧钱及背后的逻辑非常重要,这会影响我们的选择,也可以指导我们的行动。
如果你在从事平台型创业,又不想烧钱,前途多半渺茫,因为竞争对手会更快抢占规模经济的致高点。
如果你不想烧钱,最开始就不要创业做平台,可以选择只做某一个产品和服务提供商。
就像如果你不想和别人来一场你输我赢的竞拍,从一开始就不要参与一百元拍卖一样。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富日记原创,如转载请标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