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散文
【乡间集】4真的有诏书到过我们村

【乡间集】4真的有诏书到过我们村

作者: 芦苇飞扬 | 来源:发表于2020-11-16 09:39 被阅读0次

            我要带你去看看我的童年

            出新昌城东门,向东直抵奉化交界,就是沙溪镇。一路是逶迤的山间公路,虽不是我跟先生开玩笑所说的螺丝纹,确实还是有些陡有些绕的。路的两边是山和林子。山也分不清此山和彼山,就这么随意起伏着。而路呢?细细绕绕的,就像纤细的丝巾随意地绕在脖间、垂到胸前、搭在臂弯上。

          拐进铁鹰隧道就是我们村——真诏。你想得没错,真的是有诏书到过我们村。“真诏”就是这样骄傲地向每一个路过的人讲述着曾经有过的辉煌,以至于让人觉得现在的没落、萧条都是不重要的,都不值得去注意。

            真诏村最多的时候有四百多户人家。村子里建有城墙、信息楼、城门、行政大楼、宗祠、戏楼……你要是去真诏,请你代我问候一下我的父母。一点都不麻烦,只要随便找个村民告诉他找路廊(信息楼)下唐家小女儿,他就会把你带到我家。我爸爸有好酒招待你。

            记忆里的真诏村,木结构砖墙砌的楼房很整齐正气。信息楼很高,它是一幢四层的木结构的楼,楼顶有一口大铁钟。文革时期民兵训练吹号通知就打大钟。姐姐就是从城楼的楼梯上摔下来的,后脑勺撞出了一个窝,到现在都没有完全平整。老人们聚集在城楼下谈论国家大事,经常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那气势和严谨、认真的态度让人觉得他们是站在正阳门下议政;桥很宏伟,我们语文课拿她作为写作的素材,美术课当成写生的对象。我幼年时候的唯一一张照片也是坐在桥下拍的。那可是整个县都找不到第二座这样高度和长度的石拱桥;街很长,我每天背着书包去上学,和小伙伴打打闹闹得走上十来分钟。街上铺满了鹅卵石,每一个鹅卵石都像是被奶奶的手抚摸过的额头一样温润酥滑。后来大家觉得在鹅软石上骑车太颠,不舒服,挖掉鹅软石改成了水泥地。再后来,似乎有人发现了僵硬的水泥地和村子的建筑风格有些格格不入,又敲掉水泥地中间改铺大理石两边再各自嵌上鹅软石,像镶嵌了两排假牙,整齐而美丽。

    大庆桥 中央街

            村民们为自己身为真诏人而自豪。不仅仅是因为“真的有诏书到过真诏村”。还因为传言:“真诏出的秀才举人可以扎篱笆”。因为真诏村是隧道进来最大的村,在我儿时读过的小学接纳了三个村的孩子,全校有300多名学生。因为真诏村有最大的戏台,每次唱戏隔壁几个村的人都赶过来看戏。因为真诏村有保存完整的漂亮的石拱桥,县里还专门来立了“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这石碑就是全村的脸面。因为真诏唐家砖瓦厂的品质和信誉在方圆几十里都是数一数二的。更因为真诏在百年前就有很多像唐家老二这样的年轻人出去,到大城市安生立足,过得风生水起……

            但是,真诏村老了。踏进村子,它的年迈让我不禁放慢脚步,对它怜惜起来。这里山上的树苍翠茂盛,地里的庄稼收了一片又播撒一块。唯独这里的人,即便是曾经粗壮有力让我们这些孩子生畏的男人,此时也变得苍老而温和。老人们一个接一个走了,却总不见有新生的娃来填补空缺。前两年听说真诏小学全校的学生只剩五六个。后来,终究没能坚持下去,教学楼也卖给了几户村民安家。村子里的豆腐店也早已经因为生意不好关门了,村民们吃的是每天八九点钟拉来的板车豆腐。板车郎定点到城楼下,几声吆喝,买豆腐的村民闻声就拿着盆子罐子出来了。不到二十分钟,板车郎蹬着车子继续往下一个村子去。村民们买好豆腐也散了,留下光秃秃的鹅软石铺就的路在太阳下闪闪发光。

            即便如此,老人们也还是骄傲的。每到清明节、春节,河道边的车停都停不下。此时,每一个乳房干瘪、下垂的老母亲们都是自豪而满意的,嗓门也比年轻女子们要响亮些。都是富足而充实的,买起肉来只指一下要哪个部位,再不嫌又切多了要割回去一块。是的,在外的孩子们回来了,带着小孙子外孙女回来了。

         

    老台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间集】4真的有诏书到过我们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xpg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