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上巷的凉瓜和盛放的苹婆花

上巷的凉瓜和盛放的苹婆花

作者: 木子罗 | 来源:发表于2024-05-06 21:28 被阅读0次

在市内很多商场经常会见到有两种不同的凉瓜出售,虽然都是产自杜阮,但价钱相差一倍,深绿色瓜皮的要比浅翠绿色便宜一半。

有位婆婆买了两个浅绿色的,问售货姐姐是这不是真正的杜阮凉瓜?因为买的杜阮凉瓜平时的凉瓜都是深绿色的。

售货姐姐说,都说江门杜阮的凉瓜好吃,其实产自杜阮上巷的凉瓜更加好吃。这个浅绿色的才是正宗的杜阮凉瓜。

我也买了两只,果然比深绿色的爽脆,煮的时候易熟,不会发硬,好吃不苦,吃起来爽脆无渣。

是不是浅绿色的凉瓜就是真正的杜阮凉瓜呢?这个我也不知道。只知道立夏过后,想杜阮上巷的凉瓜就是开始上市的时候,而上巷的苹婆花也正是盛开的时候。

但看苹婆花也不用专门到上巷,来外海、麻园,甚至连出名的启明里后也是能看到苹婆树的。

苹婆,又叫蘋婆,凤眼果,台语呼为品蓬,粤语叫七姐果。因为在每年七夕前后成熟,以前是拜七姐的供品。有人又叫它“九层皮”,又叫它“厚面皮果”,除了因为它的果壳光滑坚硬,非常难剥,皮的确也很厚。

巴掌大的椭圆形的叶子下面长出一大束的细细小小的花。白又不似白,黄又不似黄,小小的花瓣往上卷,有点像个空心的灯笼。淡黄色的小花,垂在叶间,细看之下,一朵朵小花又像一个又一个的皇冠,精致可爱。

花落后,结出扁平的豆荚,绿色,等到七月时节,就是苹婆果熟的时候。成熟的豆荚会裂开,露出的缝隙里就会见到一颗颗黑色的圆锥形的果实。朱红的豆荚带着光滑如丝绸的质感,里面裹着乌黑发亮的果实,如同凤凰张开的眼睛。走过树下,抬头一看,苹婆就如同一双双凤眼在树影中向人张望。

因为苹婆果实鲜艳夺目,还会被人误认为是花。宋代诗人李调元的在《南海百咏抄》中写道:“错认如花枝上艳,不知荚子缀猩红。”

这种外表有如凤凰眼睛的果实,不单有凤眼果这个形象的名字,还有个别称叫“潘安果”,可见,苹婆果实的美丽。黑色的果实包在红色的豆荚里,又红又艳,比苹婆花儿抢眼多了。

苹婆的味道很奇妙,煮熟后的苹婆不会像栗子一样,会煮到化开,煮完后,依旧是一颗一颗的。味道像白果,但没有白果的苦味。那粉糯粉糯的口感中还带着淡甜的味道,说像栗子但又不像,味道比栗子少一分糯,还少一分甜,在像与不像之间教人回味。

平时的苹婆在江门会被拿来焖鸡,焖鸭,味道不错,但会腻口,尤其是苹婆是在盛夏七月收获的果子,大热天的焖肉吃,的确会让人发腻。

但用来煲糖水,再冰冻几个小时后食用,凉丝丝,甜蜜蜜,好吃!

相关文章

  • 苹婆树开花了

    今天在礼乐那边看到一棵苹婆树,大大的叶子,叶子间还有密密麻麻的花。虽然苹婆花多,但结的果不会很多。 苹婆树很少看到...

  • 苹婆花凋

    苹婆始落花, 纷纷阶前雪。 苹婆树的花差多不落光了, 期待七月满枝胭红的繁果!

  • 苹婆花盛

    暖阳四月,黄花似雪。 风送婉转,莺啼不绝。 苹婆,又称凤眼果,也有地方称富贵子。 三、四月,正是苹果的花季,一树细...

  • 【夏•思】一树苹婆蕴相思

    苹婆古名“频婆”,源自梵语,原意为“身影”,又称之为“相思树”。 苹婆的花开了, 花小而精致, 看的人众口纷纭, ...

  • 苹婆树与苹婆

    今天在水南市场里看到有苹婆卖,苹婆是江门本地叫法,学名是叫凤眼果。一问要20元一斤,不禁发出一声惊叹,上一年的才卖...

  • 陪你到老街看苹婆

    一年又一年 一季又一季 又到苹婆花开时 老街的苹婆又花满枝头 你离开时 我来不及为你饯行 月挂枝头 愁上眉梢

  • 苹婆

    今年的清明意外的没有下雨,明媚的阳光让踏青的人们心情舒畅,然而于我而言却是个特殊的日子——外婆在这个清明离世了。 ...

  • 苹婆

    苹婆,梧桐科 花语:一切随缘 去年七月,我见到了苹婆树的果实,惊讶其艳丽非常。现在正是苹婆花开放的季节,一个个小小...

  • 苹婆

    今天在水南市场里看到有苹婆卖了,苹婆、蘋婆都是江门本地的叫法,它学名是叫凤眼果。问了一下价,原来卖到20元一斤,不...

  • 苹婆

    “苹婆”相传由唐代三藏法师即唐三藏从西域传入,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七夕)用它来供奉,因此又名“七姐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上巷的凉瓜和盛放的苹婆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xqr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