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9.5 子畏于匡①,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②: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③!''
【注释】①子畏于匡:匡,地名,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畏,受到威胁。公元前496年,孔子从卫国到陈国去经过匡地。匡人曾受到鲁国阳虎的掠夺和残杀。孔子的相貌与阳虎相像,匡人误以为孔子就是阳虎,所以将他围困。
②与(yù):参与。 ③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么样。
【翻译】孔子在匡地被拘围,他说:“周文王死后,文明礼乐不是保存在我这里吗?上天如果要消灭这种文明礼乐,那我这个后死之人也就不会掌握这种文明礼乐了;上天如果不想灭除这种文明礼乐,匡地的人能把我怎么样呢?”
【有感】这是孔子强烈的使命感,人如果有责任,有使命,那还有什么畏惧的呢?人活一口气就是这个道理吧!
当一个人在世上有了使命感,就会变得很勇敢,孔子一心想恢复周礼,路上艰险从未放弃,这种执著坚信,不怨天,不尤人,值得我们思考,学习。
我的使命是什么?每个人生下来就是带着使命来的,可是我们又有几个人找到了自己的天赋使命呢?记得小的时候,我们学习的时候,只知道奔向2000年,实现四个现代化,那个时候的我们很单纯,我清楚的记得我当时的理想是想当一名科学家,后来改革开放了,人民开始富了起来,那么这些目标也没有人提了,接下来就来到了现在,问问现在的小学生,他们未来想当歌星,相当影星的很多,却很少听到谁要当科学家,人真的要从小就帮他找到自己的使命,带着使命,带着梦想去生活的人,就会像孔子一样,无所畏惧,向孔子致敬!
【原文】14.38 子路宿于石门①。晨门曰②:“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注释】①石门:地名,鲁国都城的外门。②晨门:早上看守城门的人。
【翻译】子路在石门住宿了一夜。早上守城门的人说:“从哪儿来?”子路说:“从孔子家来。”门人说:“就是那位知道做不成却还要做的人吗?”
【有感】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因为心中有信念。此生也许看不到成功,但是相信大道是正确的,就像愚公移山,此生也许看不到山被移走,而依然要移山,是因为他相信这是正确的,自己不能完成,还有子孙呢!他们会继续做下去。孔子是不是也这样想,自己如果不能完成,还有弟子3000呢!
说来说去,又绕到使命上来。
我们有多少人能做到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呢?我们现在即使知道知其可而为之的也不多,大家都过于急躁,急功近利啦,我就是这样的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