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知识为载体,却能超越化学知识层面,以科学核心理念为先导,发展思维的逻辑性、建模化、创新性为主线的中学化学总体教学主张,凸显育人先育心的理念。
据报道,用激光可将置于铁室中的石墨靶上的碳原子炸松,再用一个射频电火花喷射出氮气,可使碳氮原子结合成碳氮化合物的薄膜,该碳氮化合物的硬度比金刚石更坚硬。那么该碳氮化合物呈片层状结构还是成立体网状结构?
有相当比例的学生会选择片层状结构。究其根源,还是思维只停留在浅层的形式模仿上,是忘形生义在做怪。题干中的薄膜等字眼最具有迷惑性,导致只依形似,就将之等价与石墨的片状层状结构,而忽视了要以神似类比中的碳氮键长比碳碳键长短,造成硬度比金刚石更坚硬。呈片层状结构的石墨靶上的碳原子被炸松后,与氮原子结合成的外形上呈薄膜状,并不等于每层薄膜只含单层碳原子,也不等于每个碳原子只与三个氮原子相结合,而是每个碳原子应与四个氮原子相结合。反过来,每个氮原子与三个碳原子结合。但也不一定在同一平面内,必然是立体网状结构。
践行超越化学知识层面,以学科核心理念为先导课程观。急需各方联动和承载思维建模优势,彰显思维创新意识。
及时发现并消除学生的相异构想,引导他们开展思维历程和机理的分析。
取用少量的钠,能否用玻璃片?
因为钠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并与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而氢氧化钠会腐蚀玻璃。问题的根结出在,“会反应,就必然会腐蚀”的形式逻辑上。
那怎么帮助学生把这个心结打开呢?显然,该生并没有去记住切割那块是放在玻璃片上的事实。因为这个实验,无论在演示还是分组中都做过。而恰恰是在疑惑,没被真正解开的情形下,违心的记住了这个事实,而等要真要去用它,解决问题时犹豫了,思想开始斗争了,到底是继续,不懂装懂的随大溜,还是拿出勇气把真实的思路理清呢?
因此,若还是只告诉他玻璃不会被腐蚀,是无用的,最好的方法是看看能否找到相同或相近的思维逻辑的问题类比解决疑惑。
为什么冷的浓硫酸放在铁质容器中?储运不反应吗?器壁上形成一层保护膜,但与金属的钝化膜还是有些不同,但有相通之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