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老家的一位老人过世了,她是母亲的一位远房婶奶奶。
老人年轻的时候,丈夫在外地工作,一年回家两趟。老人自己在老家,边挣工分,边抚养3个孩子。
孩子长大了到外地工作,丈夫也过世了,留下老人孤零零一个人在老家。
三个月前,老人摔倒了,卧床不能自理。孩子上班忙,请了个保姆在家照顾。保姆虐待老人,不到三个月,老人全身皮肤都溃烂了。孩子又换了个保姆,新保姆照顾6天,老人过世了。
母亲听闻消息,感慨万分。
老人一生辛苦操劳,拉扯大2个儿子和1个女儿,3个孩子都很有出息,到外地城市工作。
而老人,老了以后孤苦伶仃一个人,临终前子女都不在身边。卧床以后只有保姆照顾,还遇到了坏保姆。子女总说工作忙,忙到没空回家看望老人。
老人过世以后,小儿子甚至没回家,据说不能请假。不知道什么单位,连至亲的丧事都不能请假。
![](https://img.haomeiwen.com/i15893303/fa95484dbd440266.jpg)
母亲这几天一直在感慨这件事,作为远方亲戚,老人卧床的时候,她一直想去探望一下,但因为在帮我带孩子,抽不出时间,结果不到三个月,老人就过世了。
母亲年纪大了,今年还不小心摔断了尾椎骨,明显感觉身体一年不如一年。远方婶奶奶的过世让她更加深切感受生命的消逝。
母亲说,老人卧床以后就像3岁孩子一样需要人照顾,年轻的时候她用生命抚养了3个子女,老了以后,当她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子女却说工作忙,只能交给保姆。
如果是自己3岁的孩子,他们会因为工作忙,就把孩子全部交给保姆,连回家探望一下都没有吗?
我想不会。
但他们对自己的母亲却如此,全权交给保姆,没有回家探望过,老人被保姆虐待都没人知晓,以致卧床不到三个月就过世。
我想大多数人愿意为子女付出生命,却忽视了愿意为自己付出生命的父母。长大以后,我们成家立业,不自觉地把父母的需求排在末位。
母亲经常感慨,生命轮回,以前父母全身心为我们付出,如今,我们只会全身心为孩子付出,常常忽视背后的父母。
中国传统文化最强调一个“孝”字,百善孝为先。也许正是因为“孝”的不易才如此重视孝道。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父母是我们最强大的依靠、最有力的后盾、最温暖的港湾,在孩子的眼里,父母无所不能。
当我们慢慢长大,父母慢慢变老了。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们像父母曾经照顾自己一样,去抚养我们的孩子长大。
但我们却没有意识到曾经用生命抚养我们长大的父母有一天也会衰老虚弱,变得像孩子一样弱小,一样需要我们照顾。
潜意识里父母还是年轻时那个无所不能的人。于是我们只看到眼前的孩子,忘了身后的父母,忘了子欲养而亲不待。
“孝”字不易,养儿方知父母恩,当我们抚养孩子的时候,请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身后的父母,他们用生命抚养我们长大,如今老了,需要像孩子一样被照顾。
工作忙、生活不易都是借口,那个艰苦的年代,父母尚能抚养孩子长大成人。
如今你再忙再累也不会丢下自己的子女,那也请你不要丢下自己的父母,那个用生命抚养你长大的人,如今老了,需要你好好照顾。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我们有“孝”字当先的传统文化,请谨记父母养育之恩,善待年迈的父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