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花趣
要追忆起给自己买花的历史,大概是从大三的时候开始的。学校旁边的南亭村有花店,过去吃饭有时就会顺手买个一朵两朵。也没有特地买花瓶,一开始是用喝完的玻璃牛奶瓶,后来,实习的时候从餐厅顺回来两个啤酒瓶,也当花瓶用,不讲究。

买花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之中养成。工作的前三年,住在一个小村庄,离市区有些距离。宅女如我,也会认真地在入职纪念日出门找花店买花,像是一种鼓励自己的仪式,一种满足自我的需要。
来了深圳之后,一开始只知道从住所步行半小时的那家花店。花店是一对潮汕夫妇开的,第一次去店里买花,老板几乎是半卖半送,导致姑娘们总疑心老板娘吝啬,开玩笑说要瞄准老板看店才进门买花。她们是不买花的,但会陪我去买,发现了新店也会带我去。最近顺路多去的花店就是韦姑娘给我介绍的。
现在时不时也在网上买昆明空运过来的鲜花。昆明有全亚洲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场,做保鲜处理他们很有经验,又得益于物流业务的高速发展,虽然跟定居昆明占尽地利的好友没法比,但到手也算新鲜实惠了。

养花伤
以上说的都是切花,至于盆栽,说来惭愧,我连仙人掌都养死过两颗,也就轻易不敢沾惹。现在办公桌上的仙人掌倒不是买的,是绿植租赁公司送的。我不给它浇水,看样子可以活上一百年。
宿舍里有一盆茉莉,说是一盆,其实也就一两个枝还活跃,其它枝条都枯死了。那是前年底,我在路边花十块钱买的,满是花苞的一盆。我当时想到的是,一百块钱就可以买下半个阳台的花苞啊!有些美好还真是不贵,活着还是真好。凭借对自己的了解,我下定决心买的时候已经做好了它们只能开这一季的准备,不曾想没有期待倒有惊喜,它们后面又开过两季花。
现在阳台上还有四株玫瑰花苗,也许只剩下三株了……那是我从昆明带回来的。当时带回来的有十二株,罪过罪过。“我的玫瑰花活了八枝!”深夜跟妙妙同学分享养活一枝花苗的小兴奋画面还犹在眼前,不知道她活着的八枝又有没有变成过去式了。
也许有天我也会养花,也会有自己的“小花园”,但不是现在。多肉我也“馋”过一段的,还是多次按住了内心的冲动。

花时间
在一些人眼中,花,大体还是男生送女生的专属用品。但这样旧时的观念早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现在越来越多的女生开始给自己买花了。“浪漫”一词也早已摆脱恋爱限定,一个采访里的解读深得我心。主持人问男明星,“您做过的最浪漫的事情是什么?”男明星的回答是,“下雨天,我会一个人开车出门,开到没人的地方。”他觉得这是最浪漫的事情,是独处的一件事,是一种情趣跟仪式感。给自己买花也如此。王尔德说,爱自己是浪漫一生的开始。
我说买的花还没收到,朋友调侃说“真有钱,我连菜花都买不起。”我以为还是喜不喜欢,想不想的问题。买花这个事情,丰俭由人。一大束可以买,一朵两朵也可以买。我对花不算痴迷,也就是普通喜欢。作为生活的调味,没有也可以过,但有会更好。
把买菜花和买鲜花的钱放在两个篮子里,这样又有菜花吃又有花看,活长活短都不亏,不是很好?
今天打算买满天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