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密集度与牛人的反击”篇,作者认为接收信息的效率是可以量化的,因此提出一个概念叫作“思维密集度”。
比如一个人以正常的思维速度边想边说一个小时,那么听他说这一小时的话所能得到的信息的思维密集度就是1。然而写文章就完全不同,它可能需要经过修改和润色,一个小时写出来的文章,可能别人5分钟就看完了,那么这篇文章的思维密集度就是12。
思维密集度 = 准备这篇文章需要的总时间 / 阅读这篇文章需要的时间
写一本好书可能需要作者从搜集材料开始花几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如果读者两个晚上看完,那么这本书的思维密集度可能会达到几百。显然,看一个具有高思维密集度的东西是很令人窃喜的事情。
一部电影从编剧到制作道具可能不知道投入了多少时间和金钱,而我边吃饭边看,看完直接删除了。如果一本费劲写出来的书不被出版,只有一个编辑随手翻了几分钟就扔进垃圾桶,可以想象作者在思维密集度的交易中的损失多么巨大。
很多英文书籍十分精密严谨,后面往往附着很长的注释和参考文献,作者做了大量的背后工作。为了写成这一本书,也许作者要阅读十倍甚至百倍的材料,亲自采访相关人员,前往世界各地调查,这还不算书中的研究结果可能是数个团队花费无数的时间和金钱才取得的。这样的一本书拿在手里,不把每个字都看清楚实在是对不起作者。
【做贪图时间的人,提高接收信息的效率;看“思维密集度”高的读物,会是一项划算有价值的选择;牛人效率高、有钢铁般的意志,他们能做到不看无聊的文章、不去刷新网页、不看电视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