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一段有细节的环境描写
天上的星星稀稀疏疏地像一颗颗镶嵌在黑丝绒被上的金豆豆,在遥远的夜空闪烁着微弱的光芒。天边的一弦钩月像把无柄的镰刀浮贴在夜空的胸膛。乡村的夜寂静得能听出空气流动的声音,猫儿狗儿像是跑到了别处,鸡鸭鹅也不发出一丝声响。
一个青年男子穿着乡人的衣裳悄然从村头破庙的断壁残垣中闪出。他走起路来看似和村民差不多但轻手轻脚的却是异样小心。
当他来到村外的池塘,偶尔听到扑通扑通的蛙跳声便立身不动。过了池塘以后,他轻舒了一口气,不料轻微的脚步声惊醒了路边不知名的小虫儿,它们“悉悉”地跳开,一切又复于沉寂。
“欬,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他嘴里轻轻念叨着,干脆不再避讳。
自己在这条崎岖的山路上来回走了多少趟,他已记不清了,可每次夜行总像被下了咒一样,比做贼还心虚。
走完一段山路,顺着岔口的一处窄窄的青石台阶来到一个渡河口,他像乡民一样和渡船上的船夫打了个招呼,坐上了一条往城里送货的小船,在缓缓的“欸乃”声中,两岸模糊的树影和房屋像墨色的云团无声地向后退去,河面清鲜的水气迎面扑来,这正是那男子闭目养神的绝好的时候,他的神思又全部沉浸在师傅教授的口诀中。
船到到城里时天已大亮,男子付了船钱,小心翼翼地把腰中的那条布带紧了紧:里面放着他的盘缠和请帖。
他在街上看似漫无目的地走像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一样,实则眼观四路,耳听八方。这块地面上又穷又乱,小偷扒手多如牛毛,他不得不保持警惕以免碰到不必要的麻烦。
他装作购买一些生活用品,在城里四处转了一圈,此时过中午,男子已是饥肠辘辘不得已到附近的一个小摊上吃了个便餐。吃饱喝足之后,他付了饭资,沿着街上商铺搭起的布篷不紧不慢地来到火车站附近的广场。
正是下午两点多的时候,太阳像无焰的火球在空中燃烧,似乎从高空中滚了下来释放着滚滚热浪。瓦蓝的天空犹如一块硕大无朋的青金石,看不到一丝云彩。满眼只见白光在晃,地面被炙烤得像烙铁,滚烫滚烫的不敢落脚。偶尔有风吹来,非但没有一丝凉爽,反倒像一波波凝固的热墙,坚硬而凶猛地压过来,令人窒息。
一个苦力挑着一副沉重的担子,一步一步地赶路显得很吃力,肩上那条黄润的桑木扁担颤颤悠悠,有节奏地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他头戴一顶大斗笠,全身的衣衫早被汗水浸透,湿漉漉地像刚从河里爬起。
男子不再跟随挑夫,快步来到近处的一个凉茶摊要了一碗凉茶。不料卖凉茶的老板娘突然从茶案后立起却不给他倒茶,她的脖子像被人捏住拎起来一样,呆呆地勾着头仰望着广场。男子顺着她仰望的方向一看。只见广场中央围起的白布缦正在打开,一阵锣鼓过后,一群穿短打衫的人从布缦里面涌出摇旗呐喊,又有一个写着“打擂”二字的大红横幅被几个精赤着上身的壮汉树了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