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想法
觉得自己一事无成,很丧?打破人格发展限制,让2021变得不同

觉得自己一事无成,很丧?打破人格发展限制,让2021变得不同

作者: 心理咨询师许烨 | 来源:发表于2021-03-06 16:09 被阅读0次

    一个人的人生,是否顺遂,是否能攀上成功的高峰,与自身人格的发展关联极大。

    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小公爷齐衡身份高贵,才华与人品都是一等一的好。这么一位前程大好的俊朗男子与五品管家小姐明兰,互生好感。

    小公爷齐衡许诺,一定会迎娶明兰。可就在大家都知道这两人好事将近时,齐衡放了明兰“鸽子”。

    明兰从他人口中得知齐衡的退却后,泪如雨下,却也感叹道:“他(齐衡)想办的事,总也总不成”。

    那么一位上进青年,人品与才学兼具的小公爷,为何就被明兰看穿内里了呢?这还是源于齐衡的人格发展。

    齐衡的母亲是郡主,只有齐衡一个独子。从小把齐衡管束得紧。一旦齐衡有自己的想法,郡主就会用强权将齐衡“打压”下去。

    例如齐衡让贴身小厮帮着联系明兰私会。被郡主得知后,当场杖毙了与齐衡自小相伴的贴身小厮。纵使齐衡再三哀求母亲,母亲仍然不为所动,严厉地训斥了齐衡。

    齐衡在母亲面前,只剩畏缩。

    这种就是抑制型人格。

    不管在生活或是工作中,抑制性人格的人,都可能会选择一种整体被动的态度。使自己成为他人眼中软弱、不可靠,即使被要求去做或自己想去做,都难以“开展行动”的人。

    人格,在16岁之后,基本定型。之后发展出不同特质的人,会按照固有的思维与行为模式,应对生活中发生的一切。

    对于抑制性人格的人来说,整个人生,几乎都是被其他强势的人所主导的。他本人很难成事。因为一旦自己有想法,想要做某事时,就会被打压或受到惩罚。

    久而久之,这个人就会习惯性地瞻前顾后,缺乏行动力与胆识。

    于是,就成了明兰口中的那类“想要做某事,却总也做不成的那类人”。

    抑制型人格的人,终其一生都在追寻心中的“镜花水月”。因为他们总是无法付诸行动。就像齐衡想要与明兰比翼双飞,但明兰最后还是成了顾家少爷的妻子。

    抑制型人格,只能默默忍受心中的痛楚,但又不知怎么才能寻求改变。

    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倾向于在特定环境中自动、重复地使用独特防御群集。这构成了我们人格特质的一部分。在正常的人格中,我们会看到适应性的、灵活的功能运作,反映着“健康型”或“成熟型”防御操作的灵活性。 

    像齐衡那样的,会表现出高水平人格病症的特质:刻板,则反映了主导型防御操作的不灵活性。除此之外,个体还会应用大量基于压抑的、“神经症水平”的防御,辅助运用基于分裂的、“扭曲表象”的防御操作。

    所以齐衡的人生,几乎丧失了“快意人生”的可能性。

    其实,人格虽然在成型之后,难以修改。但还是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进一步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通过修通的方法,突破人格发展限制。

    在《人格病症的心理动力学疗法》中提到:通过对个体的心理病症和心理资源进行评估,再利用评估结果推动鉴别性治疗计划,集中改变个体对于病理性身份认同和防御操作,以实现个体内心世界的重塑。

    如果你没有心理学背景,但想要打破自身人格发展限制的话,你可以寻找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帮助你。

    如果你是一位资深心理学爱好者,或是心理学从业人员,那么接下来的专业技能介绍,对你的实际咨询开展,将会很有帮助。

    《人格病症的心理动力学疗法》是一本对心理动力学疗法过程进行更详细操作后讲解的书籍。这本书中一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系统化地阐述了心理动力学疗法,从开始到结束阶段,个案与治疗师互动发展变化的过程。

    对于心理治疗师来说,书中对于案例的诊断评估和适合治疗对象的选择,都配有对应的案例。能够比较好地帮助治疗师学习心理动力学在人格障碍这一领域工作的开展。

    作为心理治疗师,我们都知道:内在客体关系是最基本的心理结构。每个内在客体关系都包含了一个自体表征,它与另一个人的表征形成互动,存在某种特定的情绪状态相关联。在治疗中,来访与咨询师的互动中,会重现与重要客体人物的关系。

    此时,就能识别出来访者的病理性的身份。

    具有临床显著的病理性身份认同的来访者,对自己和世界的各种体验是明显异质的。

    他们的自体感在时空上是碎片化的、不稳定的,对重要他人的体验也同样如此。

    个体对他人的主观体验往往分化程度低下、缺乏细节和深度、或多或少极端化(“黑与白”)和/或流于表面。个体的喜好、观点和价值观也互不一致,因为他们常常仿照环境中的其他人。

    所以当社会环境改变时,其喜好、观点和价值观便可能轻易地发生戏剧性的变化。

    具有病理性身份认同的个体常常不能准确地“阅读”他人,也可能无法巧妙、适当地回应细微的社交线索。这部分人,经常会被他人评价为“低情商”。

    身份认同极不稳固的个体,通常也缺乏对职业、智力和娱乐爱好的有意义投入。

    虽然病理性身份认同在DSM-IVTR所定义的边缘型人格障碍中最明显,但所有严重的人格障碍存在一定程度的病理性身份认同。

    很多有经验的心理治疗师,都会觉得与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来访者的咨询工作,开展得很艰难。的确,在临床环境下,病理性身份认同通常与以下情况有关:治疗脱落率高;自体反思能力受损;难以维持治疗联盟;倾向于使用具象化思维,可能产生短暂的现实检验力受损;倾向于冲动地见诸行动。

    《人格病症的心理动力学疗法》中提供的动力学工作方法,就能很好的帮助我们去理解人格障碍来访者的客体关系与其心理防御机制,并能够通过DPHP方法,来展开心理咨询工作。

    DPHP技术需达到的目标:

    帮助来访者意识到被压抑和解离的冲突性内在客体关系;

    帮助来访者对内心世界中所压抑、投射、解离或否认的方面负责;

    帮助来访者容忍、哀悼自己和他人的理想形象的丧失;

    修正痛苦的、先前被压抑或解离的客体关系,使患者能够充分体验他们,有意识地容忍他们,把他们同化进来访者的自体体验中。

    DPHP技术中,治疗师的任务:

    DPHP治疗师的第一任务是:创建设置。这能促使隐藏在来访者冲突之下的冲突性内在客体关系浮现到意识之中。

    第二任务是:在任意特定会谈中,当出现情绪显著的自体和客体冲突性表征时,治疗师应探索、诠释植根于这一些表征里的焦虑,防御和动机。

    第三任务是:随着已经诠释的冲突被重复激活、活现在来访者当前人际关系和治疗师的互动中,治疗师需要帮助患者修通这一些冲突。在修通的过程中,我们要强调来访者的核心冲突和质量目标之间的联系。

    DPHP的策略和治疗设置:

    治疗策略,指的是治疗的长期目标以及位于治疗背后的基本技术原理。策略决定了治疗师使用何种治疗方法,帮助来访者逐渐整合冲突性客体关系。

    策略1:识别主要的客体关系。去了解来访者当下的感受、愿望和恐惧,以及目前对治疗和治疗师的体验和预期。与此同时,治疗师要做的是仔细倾听来访者所说的话,观察来访者与治疗师之间的非语言互动。在会谈中谨慎留意自己对来访者的反应。这些信息可以与治疗师之前对来访者的了解整合到一起,包括来访者的主诉和成长史。

    策略2:探索、诠释主要客体关系中内涵的冲突和防御;

    策略3:关注治疗目标;

    策略4:修通已经识别出来的冲突,把冲突性客体关系整合进患者有意识的自体体验中。

    《人格病症的心理动力学疗法》是一本专业化书籍,由伊芙· 卡丽格,医学博士,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内外科精神病学临床教授,哥伦比亚大学精神分析培训与研究中心的培训和督导分析师及主任主导编撰。

    对于心理行业的从业者而言,翻阅这本书不但可以扎实基本功,还可以在动力学疗法上更进一步。

    例如我们知道可以通过在DPHP的治疗,让来访者的冲突性客体关系在治疗设置和心理治疗关系下激活,然后活现在与治疗师的关系中。同时,会要求心理治疗师保持倾听。

    那么在普通的课程中,对于治疗师倾听的要求是:保持专注与耐心,不评判,价值观中立。但在动力学疗法中,尤其是DPHP的治疗中,要求治疗师的倾听不仅需要符合前几项的要求,更要考虑“患者今天告诉我的事中暗含了什么关系”、“她现在与我的互动中,暗含着什么关系”、“患者做得和说得之间,是什么关系”、“目前火线的客体关系与上次会谈以及患者生活中最近发生的事件之间,有何关系”。

    同时,治疗师也要注意自己对患者的内在反应并对其进行思考:“我现在对患者有什么感觉”、“患者今天让我有什么感受”。

    所以,如果你想要在心理动力学疗法中,更加精进,《人格病症的心理动力学疗法》是你极佳的选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觉得自己一事无成,很丧?打破人格发展限制,让2021变得不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yfsq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