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如果要选一个流行的高频词的话,“原生家庭”这个词一定会入选其中。
所谓“原生家庭”,是指个体所成长的家庭环境,包括主要养育人(不一定是亲生父母)、兄弟姐妹等,它是个体最初所在的社会单位,通常是亲生和养父母家庭。
原生家庭的概念原本只运用于心理咨询中,其作用是帮助咨询者寻找问题的根源,但是现在原生家庭却在许多媒体的大肆宣传下呈现滥用的趋势,似乎什么问题都能和它扯上点关系,在豆瓣社区甚至有一个叫做“父母皆祸害”小组,成员们会将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都归咎于“原生家庭”:
——“脾气不好,是原生家庭的影响。”
——“胆小怯懦,是原生家庭的影响。”
——“婚姻失败,是原生家庭的影响。”
——“事业受挫,是原生家庭的影响。”
那么,原生家庭是否真的是人们生命中无法破除的“魔咒”么?
原生家庭的“魔咒”,你能破么?《衣橱里的女孩》里的主人公弗朗斯特·皮埃尔在童年时期的遭遇可谓是伤痕累累:
六岁以前,她从未见过自己的亲生父母,后来接到父亲家里,却遭受了继母非人的折磨:让她去干粗重的家务活,还经常打她,羞辱她,让她睡在地上,最后干脆把她赶到堆满大衣、鞋子和拖把的衣橱里,她的一只耳朵也被虐待致聋,她的爷爷甚至还夺走了她的童贞。而这一切,她的父亲都一无所知(或者说装作一无所知)。这样的经历,换做任何人都是无法忍受的,更何况是六七岁的小女孩儿呢?
原生家庭的“魔咒”,你能破么?但是让人欣慰的是,弗朗斯特·皮埃尔并没有因为这样的糟糕的原生家庭环境而变成一个坏孩子,相反的,在她的心里一直有一个信念:
“等我长大后,我会有很多孩子,我不会像家人对我那样对待他们,我要给他们所有我不曾得到的善待。
这句话一直同我如影随形,我将它写在学校的作业本上,在消磨时间时,我会哼唱出来。在她打我时,我也会默念。在入睡过程中,我也会背诵。这既是对我受伤身体的神奇安抚,也是躲避她暴行的神秘岛,是黑暗衣橱里的一束生命之光,还是抵御宿命物流的不沉之舟。
在我内心深处,我知道有另一种养育孩子的方式,另一种做母亲的方式,我不间断的尝试着。
我不知道完美的妈妈是怎样的,但我要创造出完美的妈妈。”
原生家庭的“魔咒”,你能破么?所以不要去责怪原生家庭,所谓原生家庭的错,说到底,都是一种逃避困难的借口,“原生家庭决定论”也绝不是我们推卸责任的挡箭牌,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原生家庭的影响很重要,但它并不能决定我们的性格和人生,就如作者在书中所说:“伤害并不可怕,那些都是历经风雨的验证。未曾获得幸福的童年,也绝不意味着我们没有播撒幸福的能力。”
因为,只有我们,才是自己命运的主人。
原生家庭的“魔咒”,你能破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