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我与家人一起重温了电影《一出好戏》,这电影我才只是二刷。
想起我迷恋其他作品,反反复复观看的情况,那可不胜枚举。
一些自己喜欢地紧的作品,我已经刷了五六遍都有,自己也向来没觉得重复观影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自从看过董卿在一段访谈中表示:“自己不会重复地去看已经读过的书,这一辈子太短了,要把时间更多的分给新鲜的事物。”
之后自己逐渐发觉在其他各大平台上对“重复观影”提出质疑的人也不在少数,显然,这世界上对于“要不要重复观影”这一问题,存在着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
两种观点中的人群相互无法理解,甚至有人怀疑,“重复观影”这种行为是不是一种病态或者性格问题。
这真的是一场误会!
雅虎公司(Yahoo)的研究员弗兰克·本特利(Frank Bentley)及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的珍妮特·默里(Janet Murray)发表的一份论文中显示,重复观看影视作品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在他们的调查中,有79% 的调查对象在过去的一周中重看过某种类型的影视内容,在过去的一个月中有过这种行为的人达到了92% 。
而在调查对象重复观看的内容类型上,戏剧和喜剧在所有视频中所占的比例超过了一半,体育和现实类题材所占的比例则要小得多。
即便不是影迷剧粉,依然有相当比例的人重复听一些音乐、重读一本书。
英国作家兼记者凯特琳·莫兰(Caitlin Moran)、《大西洋月刊》记者德里克·汤普森(Derek Thompson)等人同样有重复观影的习惯。
其实答案要从人类本身的心理诉求上去寻找:
1.怀旧。
重温过去是人类的一种很独特的情节。
美国媒体与文化研究专家和心理学家克莱 · 劳特利奇(Clay Routledge)说,怀旧本身也分两种,一种是历史性的,比如说在听过年轻时代的流⾏歌曲和歌词后,更有可能感觉到“被爱” ,认定“⽣活是值得的”,可以增强积极情绪、自尊心、社会联系感以及对生活意义的认知。
我们喜欢重复流⾏⽂化的经历,因为它们帮助我们记住过去,而记住过去的⾏为感觉很好,可以帮助我们来提取对生活本来面目的喜爱。
而另一种怀旧则是自传性的,看儿时最喜欢的电影,那部电影有关的伤感回忆会如潮水般涌回来,重温时便满怀热情,这种“自传式的怀旧情绪”,会带来平静抚慰的效果,甚至还会自豪自己在10年前就爱上了这么一部优秀的作品。
所以这种满足感加上怀旧的积极影响,对很多人的大脑来说是一种不可抗拒的组合,因此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浪费时间”的顾虑。
插图/ 知乎2.治疗与镇定。
心理学家帕梅拉 · 拉特利奇(Pamela Rutledg)证实了这一点,她解释说,就像旧地重游一样,多次观看同一部娱乐片重申了世界是有秩序的,它“可以在原始层面上创造一种安全感和舒适感(can create a sense of safety and comfort on a primal level)。“
这种行为叫做经验控制(experiential control),它意味着多次观看同一件事情可以给你一种镇静的效果,帮助你达成情绪的调节(emotional regulation)。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结局,却依然看的津津有味,因为你不仅知道结局,你还知道这一切结束时你的感受。
3.存在的理性。
第三个重要原因则更为高级和难以捉摸些,它涉及人类“存在的理性”。
心理学家罗素和利维对此给出的解释是:“通过对⼀个物体的再消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经验之间的动态联系,可以加深对存在主义的理解。”
“当消费者考虑他们⾃⼰的特殊体会,对他们所做选择的做出理解时,即使只有⼀次重新投⼊到某个⽬标中,也能让他们更好地体验。” 这在心理学的认知里,是⼀种重写的⽂化,下面是一段旧的记忆,上面覆盖着新的视⻆。
除了上述三点,还有一个比较趣味的原因解释,在心理学界被认同,那就是重看影视作品的“社交意义”。
意思是说,重看作品,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一种“准社交互动”,这是观众与名人或⻆色之间的一种单向关心理学家布劳恩斯坦说:“(我们)希望经常与那个人物或媒体人物接触,这通常涉及观众自己对⻆色或人物的某种个人认同,观众也可以通过间接体验⻆色或人物的人生课程,来更好地了解自己。”
“虽说重复的事物已经发⽣了,就不可能再重复了,是旧的东西,但事实是,在重看的过程中,重复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东⻄。”
希望不论是找回失落的感觉,还是欣赏时间的流逝,我们永远都能在重复中,找到全新的意义。
参考文献:公众号WeLens《那些经常重复看一部作品的人,是有病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