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风知我意,吹梦到合肥。感谢学校给予外出培训的机会,感谢授课专家呈现的视听盛宴,感谢清合附小孩子们灵动的课堂。
每一次出发都是一次成长与内省。有幸跟随迎江区的专家领导们来合肥参加安徽省第一届“徽风皖韵”小学语文八市观摩研讨活动,增长见识,加强反思。
虽然我也经常在网上直播,但是听课的收获只有在现场才能掷地有声。
此次活动分为两天四场,12月5日上午聆听了三位专家老师的课,巧合的是第一节和第三节课老师们选取了相同的课例。学习和教学一样,只有对比才能引发思考。以前听课学习只会沉浸在震撼之中,而现在我会代入自己,进行反思自己会如何处理,真正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
李婧婧老师的《大自然的声音》紧扣声音,展现了声声相和,悦耳怡人。课前互动的游戏也是从声音入手,随声而动,下小雨是什么声音,大雨呢?下暴雨我们可以拍拍桌子。随声而动的互动游戏非常贴合三年级学生的特点,不仅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声音的形态和大小,还能让他们在如此盛大的课堂上放松放松。李老师设置了妙妙同学这样一个学习者贯穿始终,从走进大自然寻声音(在课文中寻找描写声音的词语),到走进大自然赏声音(精读第二自然段感受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再到走进自然录声音(背诵第二自然段,寻找生活中风的声音),我们都能看见听见妙妙同学,同学们有了一个具体明确的学习载体。
李老师的课堂环环相扣,书声风声交流声声声入耳,画词品词词词动人。近两年我都有些恍惚,甚至可以说我失了自己的节奏,我不知道语文课应该怎么上,语文课堂应该保留些什么?但是今天更加印证了我的想法——语文课堂应该就应该是声音的课堂,等待的课堂,所有的学习都应该给予时间,我们要去搭梯子等一等学生去发现与收获。李老师一开始就给出明确的学习要求让学生自读课文,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在课堂上读书识字,去找寻描写大自然声音的词语。找词读词结束以后就直奔课后习题第二题——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完成课后第二题。课后习题第二题不仅是对第六单元学习策略(抓住关键句理解文章)的传承,也是对课文内容结构的梳理。李老师这种处理令我茅塞顿开——语文教学也需要直奔主题,落地有声。接着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默读、朗读、合作读皆可)读第二自然段,用“~”线画出风声美妙的句子。这个过程中让我懂得如何鉴赏优美的句子,可以是扣字联想,可以联系生活谈感受。利用声音的高低粗细展现微风和狂风的不同,这里我感觉可以分男女生读,能更好契合这不同的风声。
李老师的课有种把酒问东风,且共从容的大气与稳健,她整个课堂行云流水,多媒体的运用恰到好处,上风声伊始一阵风声吹过,就让人通体舒畅。背诵环节,李老师说:“风儿吹过,又吹走了一些词语”。写字环节,李老师设计了树叶形式的字卡(我觉得最后可以把它们贴在李老师板书的大树简笔画上),可以说美轮美奂。美不胜收。
宣城市章彬彬老师的《大自然的声音》有回归之感,是以实为主,稳扎稳打。老将出马,名不虚传,章老师的每一步都走得很稳很实,真真切切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两位老师的流程大体相似,都紧扣课后第二题来梳理文本,抓住交流平台来积累好词好句,都非常注重学生识字写字、阅读与交流的积累与实践。
章老师以听音辨声开始,用“我听到了——(事物)——(什么样)的声音”练习说话,用大自然音乐会的体验券作为学习兴趣的触发点,体验券正面有二维码与春天声音描述的优美语言(这里我不是很赞成用网络化的方式激励学生学习)。章老师以活动为支点串联课堂,活动一 我是听风者:倾听风的吟唱,活动二 我是录音师:记录风的美妙。听风者是通过将描写风的词语进行分类来品鉴,录音师以耳听声听大小,以心听声听美妙。
章老师的板书相比较她的课单调了些,可以借住简笔画或者图表来进行板书,毕竟老师的板书尽量不要用板贴。在朗读的环节,因为现在生活在城里的孩子与自然接触的机会不多,老师也可以借住多媒体引入声音来让学生切实感受自然之声的美妙。
淮南市曹续娟老师带来的《小老鼠的魔法师》整本书阅读教学。可以说这是当下最热点也是最有趣的教学。曹老师一出场可谓是十分扎眼,一身红色大衣,衣襟两侧沾满了金黄色的星星,真是布灵布灵的。我还在想公开课这样打扮的还是独一份,没想到这是匠心独运的设计,听完全程你会发现曹老师是以身试课,人课合一。
整本书阅读那本书从封面到扉页再到里面的内容都能给我们很多信息,《小老鼠的魔法书》的封面是红色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开始曹老师让孩子们观察她说说自己的发现与感受。因为在看封面的时候会让学生们看那红色说说发现。还有她身上的星星,是为了奖励给小朋友的。所以曹老师真正的是践行人课合一。
整本书阅读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常读常新,课后和领导交流,因为她给两岁的孙子读过这本书,所以她觉得这本书对二年级的孩子难度太低了,因为两岁的孩子也能读懂。我说一本书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需求,这本书如果放到一年级或者幼儿园进行教学可能不是很合适,因为每一页文字不少,还都没有拼音,太小的孩子是看不懂的,而进行课堂教学,二年级刚刚好,因为学过拼音有了一定的识字量,老师也能很好地在课堂进行思维引导,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能跟上。太小的孩子他们表达的音节可能只有三四个,所以对于课堂教学还是太难了。而且他们也不能完全懂得绘本背后那“爱”的含义。
出来才发现上好一节公开课实在不容易,因为首先课件制作就是一个大工程。再者组织课堂语言,一节课看似只有四十分钟,但是非常考验一个老师的临场把控能力和深厚的语文功底。一节好的语文公开课是必须要让学生和听课老师都能获得滋养,特别是现在各种好课层出不穷,要想一战成名,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独家法宝。就像下午戴老师上的《夜宿山寺》解决了诗词读与解、想象画面的任务以后,要亮出自己的绝招,当然她的绝招是吟诵,而且特别出色。如果再略微指导一下学生如何吟诵,那就是锦上添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