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自头条。
一个53岁的中年人顿悟了:做完这两件事,人生就一文不值了。
一位作家写道,青春的热情如火,终将被生活的冷水浇灭。人到中年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生活。
“生活”这个词,我们从小就听过,是什么意思?说白了就是“生存”和“活着”的意思。
当你没有家庭的时候,生存是你自己的问题。当你有了家庭,就不是一个人生存的问题,而是一个家庭生存的问题。
活着,那更生动。作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只能继续活着,他们一生都在为“活着”这个词而奋斗,直到老去的那一天。
想起这句话:“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生命不息,人为什么还要继续奋斗?因为人如果不奋斗,就无法生存,也无法养家。这样,唯一的选择就是继续“奋斗”。
有时候,不是我们愿意吃苦,而是“生活”的苦难就在眼前,我们不得不吃。这就是“人生”的道理。
53岁的中年男人的感觉,做完这两件事,这辈子就无怨无悔了。
53岁的陈还在工作的路上。虽然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但也只能坚持。
这辈子,他只有两个愿望:看到自己大学的孩子结婚生子,对年过八旬的父母好一点,多尽点孝心。当前者结婚了,后者不在了,他们就没什么可追求的了。
身边的朋友都很迷茫。为什么你的愿望都和别人有关?你就没有一点自己思考的打算吗?
陈听了朋友的疑惑,感慨道:“要不是孩子和父母的关心,其实我也没什么好奋斗的。就是因为孩子还没长大,父母也老了,所以不能停。”
朋友摇摇头说:“你真的不为自己活着感到遗憾吗?”
陈苦笑了一下,回答说:“我们都是普通人,只能过平淡的生活。有什么好后悔的?看到一家人都平安无事,都有自己的家,这难道不是一种福气吗?”
在老陈看来,有了家庭,除了对家庭尽义务和责任,别无选择。不然我自己都觉得愧疚。
现实生活中,和陈先生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他们对自己的人生没有太多的追求,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只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实那就是为父母养老,为父母死,完成“为人子女”的使命。开始是抚养孩子,履行“为人父母”的义务。
网络上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这辈子不打算活太老。等我把养我的人送走,把生我的人养大,我就可以收队了。世上没有太多意义,下辈子我不会来了。”
这些话听起来很负面,但却最贴近普通人的生活。没有所谓的高调,也没有自欺欺人的幻想。只有一点点生活现实。
每一代人,其实都是这么活着的。作为子女,要孝顺父母;作为父母,你必须支持你的孩子。我的一生,都在家庭和日常必需品上打转。
柴米油盐,这是基本的物质,是生存的需要。而家庭,这才是最让我们担心的地方。很多人只要想到家人就会坚持下去,即使他们的棱角已经被生活磨平。
坚持走下去,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那个简单的家庭。想想烟火和天伦之乐,也是值得的。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其实就是“生存”和“活着”两个字。争取自己的生存,争取家人的生存。最后,全家人都完成了“生存”的使命。
同时,为自己而活,为家人而活,为家人而活。反正总有“活着”的目标和追求。这样,人才能活得坚强。
我想起一位老人的话:“我们一辈子在老骨头里坚持,就是为了让身边的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再自私的人,看到家人幸福地生活,都会由衷地感到欣慰。”
当然,这些都是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富人其实还有其他的追求。但这个世界上有99%的普通人,富人不超过1%,所以后者不具有代表性。
我身边有两种不同的朋友。一种朋友是生活在一个小家庭世界里,拿着死工资。而另一类朋友,资产几个亿,有的定居国外,有的走遍世界,向往诗和远方。......
资源多了,就能跳出“赡养父母,抚养子女,生活不能自理”的死循环。资源少了,我们很难跳出这个死循环。
尊重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要随便嘲笑别人。或许,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使命都不一样。不要劝别人善良而不痛苦。
一切,仅此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