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时候,阿敏在纸上画了一条线,分成三段,首尾两段分别标上“过去”、“未来”,问我,中间这段是什么,我说是“现在”啊。
她说,可是你说的“现在”已经是“过去”了。
很多年以后,我在《金刚经》中看到一段话: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又在他处看到佛经一句:
过去心已灭。未来心未至。现在心不住。
过去已去,未来未至,当下这一刻在你意识到的时候,“当下”已是“过去”,转瞬即逝。我们的大脑,不断有各种念头产生,念念相续,无有间断,“现在心不住”,是一个很难达到的状态。
朋友说,每天无意识地刷着抖音,逛着淘宝,甚至吃饭的时候也捧着手机。我说,保持头脑专注本就不易,现在各种资讯、媒体又在分割着我们的注意力。
你有没有停下来,心平气和地跟自己相处过。看一本书、练习书法、锻炼等等,都是在要求自己这一段时间用来独处,面对自我。
有没有停下来关注过自己的呼吸,有没有试着用自己的意识去扫描身体的每个部位,去观察它们的状态,哪怕只有一分钟,等你熟悉之后,慢慢就能摆脱一种“行不知行,停不知停”的状态。
当你生气时,你能意识到自己在生气,当你沮丧时,你能意识到自己在沮丧。通过意识到自己处在一种负面的情绪之中,然后选择接下去怎么做,是继续生气、沮丧,还是把注意力转移到“当下”来,把该做的事情心平气和地做好。
我们很难在生气、沮丧的时候,意识到自己正在生气、沮丧,也有一种情况是,观察到了自己正处于生气、沮丧,但是不能停下来选择怎么做,而是任由生气、沮丧的情绪牵引着我们往下走。
情绪如此,念头也是如此。当大脑中升起一个念头,譬如“今天我被领导批评了”,然后“他为什么老是针对我”,继续“我明明做得很好,他就是故意针对我”,接着“上次……他也是这样……”这个念头,由产生,到发展,到高潮,到消解,当这一整个过程结束后,你发现窗外的夜色已经沉下去,该做的事情没有做,时间浪费在一种负面的情绪、一个不那么重要的念头上,转而更加自责。
也许下一次可以这样。当大脑中升起一个念头,譬如“今天我被领导批评了”,你捕捉到当下这一刻的念头,不被它牵引,不顺着想下去,而是继续手头上需要做的事情,任由念头自己升起,自己消失。
对于“当下”的觉知,以及对于自我情绪、念头的掌控,需要不断地练习。每日五分钟、十分钟的冥想练习,或者每天抽一段时间来读书,切断手机等事物的干扰,又或者练习书法,尝试运动等等。
尝试在一次次的练习中,把分散的注意力召回来,专注在冥想、阅读、书法、运动上。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要急于求成。甚至,你可以把这种练习贯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行、住、坐、卧时。
面对“当下”,加深对情绪和念头的觉知,珍惜独处的机会。一次次去提升专注力。清晨,你醒来,感到神清气爽。夜晚,你睡去,心中无杂事。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
有一天,当大脑中升起一个念头,譬如“今天我被领导批评了”,你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当下这一刻的念头,能够不被它牵引,不顺着想下去,继续手头上需要做的事情,任由念头自己升起,自己消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