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刘邦得天下项羽失天下

刘邦得天下项羽失天下

作者: 幼稚园的鬼 | 来源:发表于2018-09-02 11:30 被阅读0次

 刘邦夺取天下的直接原因有两个:

第一,确立了“以关中为根据地,进则争雄天下,退则据关而守”的战略。因为此战略,所以刘邦即使每次都是逢项羽必败,但是只要性命在,大后方都能送过来粮草士兵,从而东山再起。这也是萧何被列为汉朝建立第一功臣的原因。刘邦没有韩信,最终也还是会得到天下,只是时间的长短而已。因为环顾四方诸侯,有这样大战略,而且占据这样的地利条件的领袖的确是很少,刘邦耗得起,其他人都耗不起。当然,项羽也有大后方,也有大战略,那就是占据彭城这个四战之地,便于四面出击,谁不听话就打谁。从这个战略就可以看出,项羽的确是霸王而不是帝王的素质。彭城虽然便于出兵天下,但是却易攻难守。在兵力占优势时,可威慑天下,群雄拜服。一旦弱势,就容易被围剿。彭城战略决定了项羽出兵只能够速战速决,一旦被拖入战争泥潭,打起了消耗战,则容易后方起火,陷入被围歼的命运。后来,楚军粮草被彭越切断,彭城被韩信占领,项羽的失败乃是典型的战略失败。项羽不是战死的,而是困死的。虽是猛兽,无奈落入陷阱,利齿又有何用。

第二,注重外交,善于结盟,孤立了项羽。不得不说,刘邦十分善于结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去对付最主要的敌人。后来在这个方面,的确是进行了发扬光大。原来属于项羽的力量,比如黥布、张耳等最后都加入了刘邦的阵营。与其说刘邦做得好,不如说项羽做得太差,老是被刘邦挖墙脚。项羽过于笃信武力,刚愎自用,他所需要的,只是别人臣服于他,畏惧他。所以诸侯对他只能是敢怒不敢言吧,虽然怕,却是心怀怨恨的怕。

      项羽得不到天下的原因:

一、 思想理论方面,项羽为楚国名将项燕之后,自小受过正规的教育(应该包括历史),其叔父曾聘师教育他和诸子弟,可是他对学习兴趣不大。其叔父项梁又教其兵法,大喜,粗知大意后他仍不认真学习。一次见秦始仪仗队从大路上走过,他羡慕的说“彼可取而代之”,可是从思想上并无消灭秦朝、废除暴政、简约治民的思想,更无治国的理论作指导,在以后的政治、军事生涯中,得以具体表现。

二、政治方面:项羽在范增的谋划下,在诸将地拥戴下,杀宋义带领楚军经过巨鹿之战树立了权威,进军霸上,召开政治会议,首先在这次会议上项羽却大错特错的分封诸侯国、领军分治地方,重走战国诸侯割据的旧政治格局,可是广大百姓饱经战争之苦,渴望统一,简约而治,使民生息。项羽却背道而驰,其分封诸侯为以后的战乱埋下了导火线。几个月后战争就开始了。

其次,项羽虽然统领诸侯,只是简单的临时联盟,不久这个联盟中的成员就为各自利益,重燃战火。而项羽却只能顾此失彼,不能解决。

三、军事方面:项羽在范增、钟离昧等支持下,杀伤将军宋义,夺取了领导权,开始了其军事生涯。首先:巨鹿之战前,项羽军破釜沉舟,决一死战,章邯军人数虽多,却被阻于坚壁之下,日久疲备不堪,项羽军人数少,其中精锐八千人,多为敬慕项羽而来,多强健为子弟兵,项羽本人武艺超群,这支部队士气正旺,再加上破釜沉舟之决心,在战场上项羽身先士卒,骑乌骓马,持戟上前,所挡无不披靡。楚军无不以一当十,奋勇作战,九战九捷,秦军连战皆败,最后章邯率军投降。项羽远征时,得知都城被袭,立即带领三万精兵,昼夜兼程返回,而对手刘邦却麻痹大意、歌舞升平,项羽勇猛进攻,刘邦联军大败,死伤十余万人,濉水中死尸之多,河水都为之不流,一天大战,楚军大胜,刘邦却全军溃败,自己几乎当了俘虏。

荥阳成皋之战,经过几个月大战,刘邦被围粮尽草绝,纪信假扮刘邦当了替死鬼,刘邦趁机逃跑,楚军大胜。

最后,垓下之战楚军正面是刘邦军,侧面为韩信军、英布军,后路被截,处于围困之境,虽有一定战斗力,可四面楚歌一起,军心溃散,项羽只带八百精骑突围而去,后又被汉军追杀,乌江边,项羽不停乌江亭长的劝告,渡乌江,以图再起,逞匹夫之勇,最终无奈自刎于江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刘邦得天下项羽失天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ytm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