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项羽和刘邦,自古人们见仁见智,观点各不相同。拥项羽者言:西楚霸王出身名门,少有大志,勇猛过人,恪守信义,侠骨柔情,乃铮铮男子汉也,岂刘邦下流小人所能及。捧刘邦者曰:项羽勇而无谋,气量狭小,岂能比刘邦善假谋略,大人大量。
项羽的神武,可谓气吞山河;他的爱情,可谓缱绻动人。但他的人生结局是悲凉的。几番番入我梦来的“重瞳子”项英雄最终自刎乌江,美丽的虞姬亦是随风而逝……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惆怅和悲凉。少年的我一度为项羽惋惜万分,对刘邦嫌恶之至。
近日,细读司马迁《史记》之项羽·本纪及汉高祖·本纪后,我对这两个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项羽,自然是一位英雄。天生神力,“吴中子弟皆惮之”。其志向博大高远。一日,始皇游会稽,项羽脱口而出:“这个人可以取而代之呀!”其叔项梁因此奇之。其后,举事而起,从者云集。破釜沉舟,救赵破秦,令诸侯“莫敢仰视”。及自封西楚霸王,众王反叛,更见其骁勇:讨伐乎东西,征战乎南北,往来翕乎,未知疲倦。他很讲信义,只因允诺了项伯“善遇”刘邦的进言,他不顾亚父“示之者三”,于鸿门宴上放走了罗网中的刘邦。当兵败乌江时,他拒绝登上乌江亭长的救生船,面对身后的丛林干戈,他笑对死亡,气概何其豪迈。
英雄项羽最终自刎死掉了……耳畔怆然响起悲歌一曲:“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折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至死将失败的原因归之为时运不济。然而,真的只是时运不济使然吗?
有人说:项羽最大的失误,就是在鸿门宴上未听从谋士范增之言,以至放“虎”归山,招致最后的失败。此语本人不敢苟同。
细读史书,透过一幕幕细节,就会清楚的发现,项羽性格中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缺陷:他空有高志却目光短浅;他爱慕虚荣,不乏自满自得的小农意识;凡事勇在先,智在后,残忍有余,仁善不足;缺乏从谏如流、宽宏大量的国君气质。这就决定了他的一生,只宜做一名叱咤风云的将军,却不具备一种帝王的胸怀。他真正的失误不在于杀没杀刘邦,而是误在自身不能克服的性格弱点上,就算他于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以后也一样会败于张邦、王邦、李邦……
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宴,说:”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说这真实的情况: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因此来亲附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相与却不是这样,杀害有功绩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刘邦说:”你只知道那一个方面,却不知道那另一个方面.就拿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以外一决胜负来说,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联合众多的士兵,打仗一定胜利,攻占一定取得,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豪杰的人,我能够利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以为范增而不利用他,这就是被我捉拿的原因。
刘邦最终能取得胜利,靠的是他手下的功劳,人民的功劳,当然也有一些是他对手的功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