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02态度:规则要建立在感受的基础上

02态度:规则要建立在感受的基础上

作者: 郭霁凡心爱至简胎婴幼教 | 来源:发表于2020-10-23 14:50 被阅读0次

    被训导明白的规则,并不能保证被遵守。只有在内心感受基础上自然形成的规则,孩子才能轻松自在地遵守。


    孩子无须刻意培养,给予充足的爱,放任孩子自由发展,他就会展现无限的可能性。很多父母对这种观点感到困惑:放任发展,那么规则如何建立?

    我们先思考一下人类社会为何需要规则。首先要澄清的是,规则只有在涉及两个及以上的人的时候才有意义。如果要对别人的事情定规则,那就是侵犯别人的自由。比如孩子什么时候吃饭、吃多少、穿什么衣服、交哪些朋友、几点钟洗澡,这些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需要父母来规定。除非孩子洗澡需要大人帮忙,那么大人可以跟他约定:“我打算晚上10点睡觉,如果你希望我帮你洗澡的话,就要在10点之前。”

    规则存在的意义在于最大限度地维护每个人的感受。简单地说,为什么你不能侵占我的私有财产?因为那样我会感觉很痛苦,绝大多数人遇到这种情况都有相同的痛苦感受,所以大家达成共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为什么要设立交通信号灯?因为我们都需要安全放心地通过路口,交通信号灯维护了大多数人的感受。


    脱离感受的规则冷冰冰

    这些规则大家都明白,可为什么有些人还是会违反呢?被训导明白的规则,并不能保证被遵守,这也是父母发愁的地方。有时候,规则讲了100遍,孩子也表示明白和同意了,但还是时常违反。一个7岁的小女孩,进我的房间不敲门,我有些不满,于是告诉她:“进门之前先敲门是基本的礼貌,我说请进,你再进来。”她好像听懂了,但下次还是不敲门,我又讲了一遍,照旧,最后只好直接跟她说:“你这样突然闯进来,我不高兴!”小女孩恍然大悟,以后每次都很开心地敲门。

    之前,我只是教给她冷冰冰的规则,这个规则和她的感受是割裂的。而当我讲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后,她很自然地愿意维护我的感受,轻松自在地遵守规则。我继续观察这个小女孩和她父母的关系,她的父母完全不介意孩子突然闯入,有时候还挺开心的,于是孩子形成了直接推门的习惯。对于这个小女孩来说,规则不是被训练要求来的,而是在感受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所以她非常灵活,可以轻松地跟不同的人保持不同的规则,自己的感受也没有被压抑束缚。

    为什么这个小女孩能够明白我的感受,而且愿意维护我的感受呢?因为她的父母给予了她比较多的爱和自由,几乎没有制定过什么规则来限制她,所以她天然的感受能力——就是我们常说的“同理心”——保持得不错,既能尊重自己的感受,也能体验到别人的感受,在自尊与尊重他人之间,自然形成让彼此都舒服的界限。

    也有一些人就是喜欢破坏规则,侵犯别人的界限,看到别人不高兴,自己才觉得来劲。这是一种病态的人格。可以推测,这种人在童年时期,父母给他制定了一大堆规则,当他一次又一次试图争取自由、做自己的时候,都被父母冷冰冰地禁止了。爱没有流动,所以他的内心形成这样的链条:规则等于痛苦,打破规则才可能有联结。那么,他当然不愿意遵守规则。试图训练孩子守规则的父母,如果训练过程切断了爱的流动,让孩子受苦,那么规则对孩子就意味着痛苦,一旦脱离了惩罚或奖励,他便不会自愿遵守规则。


    给孩子的爱,再多也不为过

    很多家长担心过度的自由会变成溺爱,导致孩子不断侵犯自己的界限。爱本身不存在“过度”的问题,真爱永远不会过多,就像储存再多的金子也不会变成铁块一样。自由同样也是多多益善,越自由的孩子越智慧,活得越精彩。至于溺爱,它是家长的需要,而不是孩子的需要。也就是说,溺爱是家长在满足自己“内在缺爱的小孩”,并将之投射给孩子,跟孩子真实的需要并没有关系。以“溺爱”自居的家长,其实看不见孩子的真实需要,更何谈爱孩子?

    小时候,几乎每个人都说妈妈溺爱我,才把我惯出很多毛病,比如不洗自己的衣物、不收拾房间、乱花钱、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不懂感恩等。仔细回想,每次当我想自己洗衣服的时候,妈妈总是打击我:“你洗不干净还浪费水,还是给我一起洗了吧。”她经常闯进我的房间收拾东西,一边收拾一边抱怨。有时候去超市购物,我挑了自己最喜欢的几样,但妈妈还是会再塞给我一大堆昂贵的零食,然后回家抱怨说我去一趟超市的花费比她一个月的都多。妈妈生病的时候,我试图关心她,但得到的回应总是:“你看书去吧,不要管我。”当我真的去看书了,她又会说我是“白眼狼,白养活了”。妈妈似乎是一个圣人,她没有自己的需要,没有自己的感受,在这样的关系中,我如何同理她的感受,感知她的界限,又如何能生出感恩之心呢?后来我理解了,妈妈的内心极度缺爱,同时对“得到爱”已经绝望,所以要通过牺牲自己来满足我,间接地满足她“内在的小孩”,而实际上,我“抢走”了那个“内在的小孩”的爱,她对我付出越多,也就越怨恨我。

    “我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他却从来不关心体谅我一下”,这句抱怨说明:第一,父母没有看到孩子真实感受的能力,只是通过孤独的自我牺牲的游戏来获得价值感,所以孩子也无法发展出关心别人的能力;第二,父母不清楚也不尊重自己的感受,总是表现出“无欲无求”的样子,孩子也就自然地认为父母没有需求,不需要关心。

    父母如果经常感觉自己的界限被孩子侵犯,需要自省:“我清楚且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吗?”要是父母经常充耳不闻自己的声音,不尊重自己的感受,又如何期望孩子能够理解自己,照顾自己内心深处的小孩呢?孩子没有这种能力,也不应该做“父母的父母”。

    在两个清楚自己感受的人之间,自然会形成规则,而且是流动的、灵活自在的规则。面对孩子没有被层层防御包裹的心,我们要真实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让孩子自由选择,成为他自己。别用我们狭隘的恐慌束缚孩子无限的可能。孩子的未来,一定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所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2态度:规则要建立在感受的基础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yuv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