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缺点,人人都有逆鳞。如果你发现了自己的缺点,你不应该为此难过,而是应该为发现这一点感到高兴,因为你知道了自己的边界,知道了自己的能力圈,知道了自己的进步空间。
最近我发现了自己的一个问题,对学习从没有像医科学生研究解剖一样仔细地研究,深入细致地研究,抽丝剥茧地研究。这让我想起了我高中的同桌冯瑞姝,她就是传说中妥妥的学霸,父母口中邻居家的孩子,老师眼中标准的三好学生,后来考入了湖南中山大学选择了她喜欢的医学。她有一个微习惯,每次考完试,老师分析完试卷后,她自己总会利用晚自习的时间,花上2-3个小时研究错题,有时1道题目可以想出4-5种解法,并再与老师讨论确认。如此这样,她常常没有时间完成新下发的试卷,以至于第二天因没有做完作业而被罚站,但她总是不以为意,依旧云淡风轻,我行我素,依旧深醉于自我的研究中,依旧乐此不彼地沉浸于这项游戏中。这种专研精神带来的结果是,冯同学错过的题从来不会错第二遍,她就这样一路高歌猛进,成为了学校里传奇的学霸人物,成为了众多老师的掌心宝。
对于这种专研的态度,好学的习惯,作为同桌的我,近距离观察者,我竟然没有受到一丝的感染,或一毫的影响,从未萌发过学习同桌这种微习惯的念想。而那时的我,老师讲过错题后,我总会加一句,“哦,原来这样,我是会的,而我又马虎了。”从未想过错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涉及到的知识点,以后遇到同类型的题还会出错吗,而我又慌不择路地投入到下一场试卷的战斗中。更为严重的问题是,有时我遇到不会的题目,也会向老师请教,而我请教完,心理竟有一丝成就感,因为我完成了“请教” 的动作。请教之后呢,对于这道题,注意力就移开了,哪管自己会与不会,哪管自己懂与不懂,反正我做出了“请教”的动作了,就证明我是爱学习的,我是上进的,我是勤奋的,我是有别于差生的。
这个习惯一直伴随着我,走过大学,走进社会。对于任何事情,只是热衷于“知道”而已,从未静下心来,像大浪淘沙一般,一遍又一遍地研究问题,琢磨,总结,反思,改进,进化。因为这个习惯,我与优秀的自己失之交臂,也错失了很多良机,错失了成长的机会。
最近在读达利欧的《原则》一书,书中达利欧应对危机的方法深深地刺激了我。达利欧在从业八年后,在1982年遭遇的人生中重大的一次失利,他是怎么做的呢。当时的情况是:桥水面临解散,自己的合伙人也将离他而去,员工被遣散,不仅名誉受损,还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达利欧不光向父亲借了4000美元,还卖掉了自己的汽车,还有两个孩子要养,可谓是真正地跌入了人生的低谷。而达利欧却没有沉沦下去,而是绝地反击,触底反弹,痛定思痛,复盘整个过程的发生,反思自己的决策,总结做事的原则,调整自己的策略,思维模式从我是对的转变为我怎么知道我是对,实现了塑造者之旅上的一次进化。达利欧没有白白浪费这次痛苦,反而总结出了直接影响桥水的决策原则-创意择优,为桥水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打下了厚厚的基础。
就像达利欧所言:只有当你能承认甚至接受自身的弱点时,你才能做出对自身有益的改变。
在以后的岁月中,我要做的便是像树根一样深深地扎进泥土里,直面自身的缺点,直击缺点的要害,善于复盘,善于总结,善于优化做事做决策的原则和方法,创新思维模式,养成记录错误日志的习惯,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内行事,在边界之内深耕深耕再深耕,优化优化再优化,迭代跌倒再迭代,在时间的浇筑下,在岁月的加持下,成长为更好的自己,进化为另一种物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