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传统戏曲,不一样的体验

传统戏曲,不一样的体验

作者: 花雨凤飞H | 来源:发表于2021-07-16 17:53 被阅读0次
图片来自敦煌文联。感谢!

落霞满天的傍晚时分,坐落在敦月公路之间的飞天大剧院,这里,座无虚席。

一场"西北五省戏曲骨干培训优秀剧目演出",在这里拉开帷幕。

事实上,对于戏曲,平时并不感冒,只因作协通知,也想和朋友见面,就抱着看看吧的态度,来了。

回顾前半生,也仅仅看过两三次。

第一次,是上初中时,那时候,农村场地大,舞台高,人特别多。我也正是,哪里有热闹哪里凑的年龄。

演的都是折子戏,印象深的是秦腔《十五贯》。

这个曲目,由清初戏曲家朱志臣创作,根据《醒世恒言》中,《十五贯戏言成巧祸》改编,是个名段。

其中有个丑角叫娄阿鼠,记得最牢,他上蹿下跳,巧言令色,是一个十足小人。

后来,刚参加工作时,一位远方嫂嫂,又带我去敦煌城里,唯一的戏园子,看过一次秦腔选段《三滴血》。

多少年了,还是固执地认为,戏曲,是老年人才喜欢的东西。看他们的唱腔和装扮,觉得太过古老。

反而对流行歌曲,红歌、藏歌、蒙古歌,新疆民歌,青海花儿,甚至是俄罗斯民歌,特别喜欢。

不知道这种抵触,来自哪里。

落座之前,也碰到一些作协的人,还有合唱团的几个,我们互相打了招呼。

暖场舞蹈,是《敦煌伎乐天》,六个身姿曼妙的女孩,优美的造型,动作,加上音乐,一下子提起了我的兴趣。

不用担心,听不清歌词,舞台两边小屏幕上,都有字幕,我们又是二楼前排,看得清楚,听得详细。

整场节目,所选的段子,大多都是名段。从秦腔《穆桂英挂帅》开始,接下来是秦腔《洪湖赤卫队》,眉户剧《祝福》,陇剧《死水微澜》,秦腔《花木兰选段》,原生态藏歌《吉祥九与酒》,以及敦煌曲子戏《闹王哥》,压轴戏秦腔《周仁回府》。

秦腔起源于陕西、甘肃一带,古时候,这一带属于秦国地界,所以,称为秦腔。

我们当地的老人,非常喜爱,差不多的,都能唱个几段。

我觉得,秦腔是吼出来的。它朴实、粗犷、豪放,那种全身心的投入里,有西北人的血性和孤勇。

著名作家贾平凹,就写过一部长篇小说《秦腔》。

相对来说,眉户剧,就要柔和一点。这段《祝福》,改编自鲁迅先生同名小说,因为时间关系,演唱了祥林嫂前夫贺老六的一段内心独白。

影响最深的,当属秦腔《周仁回府》,演唱者,是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杨升娟。一出口,那满含悲情的唱腔,就吸引了所有人,观众顿时掌声雷动。

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几十年修练,终成正果。扬升娟是地道的陕西人,那一方水土养育出来,终究不同,活脱脱唱出了秦人气势,其中高潮部分,拿捏恰当,让人叹服,所谓清音绕梁,便是如此。

羊毛吉

除此之外,原生态藏歌《吉祥九与酒》,是由羊毛吉演唱,穿透力极强的天籁之音,把人带入广袤草原,美妙歌声,震人心扉。因为喜欢,所以记下名字,准备之后下载下来,慢慢欣赏。

心里感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文化,所产生的歌曲,也如此特色满满,它的辨识度,实在太强啦。

我们敦煌的曲子戏《闹王哥》,不是第一次欣赏,但觉得,今天的演唱,特别地道,活泼,亲切,生活气息浓郁。今天的演唱者,陈正清和巩玉玲,是敦煌曲子戏传承人。

记得那年去青海,看油菜花,青海湖,我们一起,车行中,听巩玉玲姐姐清唱,当真好听,她的声音纯净,清亮,如石上清泉,蜿蜒流过,是一种美的享受。

一个半小时的节目,看完了,我们意犹未尽,其他观众也和我们一样,强烈要求杨升娟再来一曲,于是,她又为观众清唱了一段,也是非常的好听。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对此,又有了新的解读。

就如写作者,必须把真情实感融入进去,再不断打磨,恰当表达,才能写出有吸引力的作品。

(注:演出时间2021.7.13.晚8.30.)

扬升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统戏曲,不一样的体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ywyp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