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

作者: Amazing_ez | 来源:发表于2018-04-20 20:38 被阅读0次

    值得玩味的有一开始的人物设定技巧:利用日高杀猫的故事,让加贺警官先入为主地认为日高是一个阴险的人

    应该说野野口也是费尽心思了

    抄日高的作品,偷来初美的衣服等,以及写信干扰视听,引导警官向他所期望的方向去破案。不得不说还是个偏执狂,是个变态

    我想问问大家对于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施暴者的心理动机?

    有这样一个人么,他对你微笑,帮助你,可是你却觉得他可恨。希望他消失掉?

    明明应该是爱到极致的朋友,却是恨到了极致?

    本书采用的体裁很巧妙:手记体的双线结构,以野野口修和加贺恭一郎。这样的体裁有个好处:因为是以小说人物第一视角来叙述,读者很容易被人物的所说蒙蔽,本人就被凶手给蒙蔽了。比如我就被误导了两次。而双线结构,一边是凶手,一边是警官,一边蒙蔽读者另一边努力揭开谜底,读的时候也必需要回溯之前情节。

     通常的推理小说篇幅基本用于寻找凶手以及他的杀人手法,对于动机的篇幅并不会很大,但恶意却一反常态:在本书的三分之一处便找出了凶手,凶手也承认了罪行,剩余三分之二的篇幅都用于抽丝剥茧般地探讨凶手的杀人动机,在一步步靠近真相的过程中人性的恶意逐渐显露出来。“我就是看他不爽”是大多数校园暴力案的作案动机,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也是野野口作案的动机 。

      我就是恨你,明明你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明明你是那么善良,明明你知道我猥琐的过去还帮我保密,明明你一直在帮我实现理想。可是我就是恨你。我恨你抢先实现了我的理想,我恨你优越的生活,我恨当初我如此不屑的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我也恨我自己的懦弱,我恨我自己运气不够才能不够,我恨我自己还没来得及成功就得了癌症。我把对我自己的恨一并给你,全部用来恨你。

      那么,在我死之前,杀了你。让你带着世人的骂名下地狱。在你死了以后,我再继续恨你。

    “就算是被捕也不怕,即使赌上自己所剩无几的人生,也要贬低对方的人格。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态啊? 说老实话,我实在找不出任何合乎逻辑的理由。野野口先生,你也是这样吧?或许连你自己也说不清。”

     这本书可以说是作者借推理小说之名在探讨人性,人性中潜藏的由不同原因产生的恶意

    恶意这个标题不到最后是不会明白它真正的意思。

     邓布利多在向哈利解释斯内普的行为时,说了一句让我觉得洞察人心的话,大意是:“我们其实容易宽恕别人的错误,却很难原谅别人的正确。”

    以小说主人公野野口修的手记开篇,第一部分以野野口修的口吻与视角,道出案件发生前后的情形,这一章与其说是“手记”,不如是一份极具文学性的场面描写:野野口造访日高邦彦住所,见到心怀不满的邻居与友善可亲的旧同学邦彦与其新婚三个月的妻子,回到家又接邦彦电话曰有急事相商,晚八点去往邦彦住所发现他死在寓所。这一章里完全的,野野口修成为绝对的主角,一字一句,都是小说最常见的笔法,并无半点唐突,起承转合都恰到好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恶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ywz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