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弥小木
过完年回上海,到小区门口时,“清冷”两字在脑中跳跃。
是了,上海这座城市,给人的感觉,越发觉得“清冷”。
初七的晚上,路上安安静静,只有我们一家四口走路、行李箱轮子滚动的声音。
当晚睡觉时,与老家整晚不停的鞭炮声相比,上海的夜晚太有利于睡眠。
上海有助于睡眠的安静,当然是好事,只不过给人的“清冷”感,依然存在。
这种“清冷感”在孩子们马上要开学的热闹中,被冲淡了不少。
可选的AB餐
之前孩子们在校的午餐都是固定、没得选。
从上学期开始,孩子们的午餐可以在AB餐之间选择。上初中的老大选了快半个学期,上小学的老二才开始自主选餐。
提前一周选餐,如果忘了选择,那么默认A餐。
这是这周孩子们的选餐。
![](https://img.haomeiwen.com/i2394347/6bda827a84c78c0a.jpg)
自从有了选餐,孩子们对于在校的午餐有了一份期待,至少上小学的老二是如此。
老大的选餐在小程序,选定之后,可以看到选的内容,还可以修改。老二的选餐在钉钉,选了之后不能再更改,也看不到自己选的内容。希望老二的选餐,后续也能改在小程序,那样方便很多。
多么希望学校能开一个反馈通道,听听家长学生们的真实心声。
学校的菜,能选之后,菜品有了提升。孩子们在选的时候,抱着尝试新品的心态,如果某道菜很难吃,下一次选餐时,绝对会避开这一道菜。
有时听两娃讨论各自学校的菜,也挺有意思。
老师们的午餐也开始和孩子们一样,只不过AB餐中的两种肉都有。这样有一个好处,当孩子们吃到不可口的菜时,不用怎么吐槽,老师们也知道。
雨后的姜茶
除了可选的午餐,于某次孩子们闲聊时得知,每一次下大雨,学校都会准备姜茶。
姜茶的举措,好像也是上学期开始。老大老二在不同的区上学,但他们的学校都会在大雨天气,给孩子们准备姜茶。
孩子们关注于喝的动作,作为老母亲的我,听到孩子提起学校的姜茶时,内心倒是觉得温暖。
雨天的伞
只要雨大到需要撑伞的程度,老二学校的门口,老师、保安就会举着伞,迎接门口的孩子们。
这份举措,老二学校独一份。
想起孩子们学校的这些举措,上海的“清冷感”淡了些。
Hi,我是弥小木
过好当下最要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