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成长
又有孩子哭着不肯进校门,被家长推进来。孩子的哭声响彻校园:“妈妈!妈妈!”
这已经是开学第三周了,还有一些孩子不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
上课的时候,有孩子哇哇大哭,眼泪如断线的珠子往下流。无限伤心地求我:“老师,我求求你了,你给我妈妈打个电话吧,我特别想她。让她来接我,让她来看看我,好不好?我想她想得不行。”
看那泪眼婆娑的可怜样子,本来心就特别软的我很是心疼她,哄着她:“你来这干什么来了?”
“上学来了。”
“既然知道是上学来了,咱得好好上课,不能哭,一直哭着怎么能好好学习呢?你要做的事情就是好好上课,好好学习。妈妈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你好好学习了,妈妈的事情也做完了,到时间了自然会来接你,来看你的。”
当然大多数孩子不这样,有的高高兴兴,有的面无表情,怎么才能让所有的孩子们都愿意来学校呢?让他们觉得学校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特别想来,来了就不愿意走,走了第二天还特别想来的地方。
这就需要老师们动脑筋,思考怎样做才能抓住孩子们的心,让孩子依恋学校。这真是个难题。需要老师们像妈妈一样爱他们,弥补妈妈暂时不在身边的情感的欠缺,让孩子们有安全感。
他们以前上幼儿园,最多在那里待一天,晚上就会被接回家。现在有的孩子需要在学校待五天,如果家长忙,没时间接孩子。按理说家长应该陪伴着孩子成长,晚上应该尽量把孩子接回家。也许是忙着挣钱,但是钱是永远挣不完的,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只有这短短的几年时间,一旦错过,恐怕以后会后悔莫及。
中午饭后去宿舍休息,我所在的宿舍正好挨着一年级学生的宿舍,可能有孩子又想家了,一个劲地哭着说“我想妈妈!我想妈妈!”生活老师哄着,那孩子不听劝,只是一个劲哭着。
唉!这么小,七八岁,以前从来没有这么长时间离开过妈妈,如今在学校住宿,一住一周,对于这些平日里和妈妈朝夕相处的娇宝宝来说,确实有点残忍。在家里晚上睡觉的时候也许还搂着妈妈入梦呢!
家长不能把孩子扔在学校就万事大吉,以为放在学校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家校共管共育。在孩子刚入学最初的时间里,妈妈不能这么大撒手,把这么幼小的孩子放在学校里,一切都靠给老师。应该慢慢过渡,家长应该克服一下困难,适当时间接孩子回家,比如两天接一次,或者三天,让孩子慢慢适应学校,别让孩子一下子在学校一直待五天。
家长的高度决定了孩子的层次,应该多学习一些有关怎么教育孩子怎么当父母的书,知道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尤其是小学阶段,正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
这个时期,孩子的心,你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 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却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
但是,作为家长,没有正确的思想和观念,没有正确的引导和方法,又会给孩子播种下什么样的种子呢?世界上最容易做的,就是父母;世界上最难做的,同样也是父母。
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从来都不应该是孩子自己的事,也不是老师们的事,那是家长、老师和孩子共同去完成的事,可不能一下子推给老师就以为完全可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