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8
大多数人既不会好好地活
也不懂好好地死
昨天的一场感冒,让我想了很多,据新闻上说,这次的流感是四年来最严重的,医院里一直到半夜都挤满了人,而从小的经历也让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不是什么要命的大病,基本不去医院,就靠自身的抵抗力,虽然生病的时候很难受,感冒,发烧,头痛,擤不完的鼻涕,浑身酸痛,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才会想念没病没灾的好,一句身体健康,没有扛过疾病的人不会懂,会觉得这只不过是四个字而已。
微信上的朋友说,这次的感冒在香港已经有人死了,我就在想着,等到我七老八十的时候,生命中最后的时光会在哪里度过?反正感冒躺着也是躺着,身体不自由,思维能力还是不受限制的。
慢慢地想到我每个月固定去医院给爸配药,隔一段时间的复诊,差不多有十年了,而我在医院里看到那些躺在病床上的人,好像在人生的终点站等待那个最终时间点的来临,而在那之前,一生大半的积蓄,全都花在了最后的这段时光,好一点的,每天按时吃药,下床走动走动,不好一点的,身体上插满了管子,家属对医生没别的要求“钱不是问题,你给我用最好的药,哪怕先这样吊着也可以”看起来好像很关心躺在床上的那个人,自己愿意为了让他继续活下去而付出巨大的代价,但是躺在床上的那个人,如果是我,我一定不愿意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这样度过,一天二十四小时,除去睡觉的八个小时,剩下的十六个小时要么插管子要么吊水,就连食物都只能靠流质喂养,如果是化疗呢?化疗的副作用一般人承受不了。而躺在病床上的那个人,没有任何发表意见的权力,因为他已经无法完整地表达了。
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高品质的生活
却从未思考过怎样和这个世界告别
我们国家历来对死亡这个话题一直都很忌晦,虽然也有在说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但是真的到了那一天,自己身边的人在医院里受尽痛苦地走,自己的情绪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无法面对“失去”的痛苦,有相当的一部分人会因为这个原因而去找心理咨询师,他们既想弄明白到底什么是死亡,又不愿意接受专业人士给出的解答,而在我看来,死亡本身就是生命的一部分。
其实我们已经和很多人
见过了此生的最后一面
我们都希望能够长命百岁,但是衰老就像日落一样无可避免,生命是一条单行线,一步一步走向衰弱和死亡,生老病死的进程不可逆转,当人生的终点越来越近,我们独立、自助的生活无法再维持的时候,大多数人的选择,就是把自己的身体和生命,交给医院和医生,或者说是一群和自己不相干的陌生人,有时候甚至晚上入睡之后再也醒不过来,家属除了悲痛,就是找医生,“昨天还好好的,怎么今天就没了?”这对活着的人来说是痛苦,但是对病床上躺着的人来说也许就是解脱,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声音“如果我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那么我一定要把所有没有做过的事情做一遍,绝对不要躺在病床上等死。”
让自己不留遗憾地离开,比把大部分的积蓄花在医院里的最后时光更有意义,留给后人的回忆也不再痛苦。
生的愉悦与死的坦然
都将成为生命圆满的标志
当你开始思考死亡时,生命才可能真正清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