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给我调个位吧,我不能再坐第一排了,我惹地理老师生气了,怕她看见我影响给咱们班上课。”课堂上,当我说完有关班级凝聚力的事情后,坐在第一排中央的李同学突然站起来跟我说道。
我曾在班里说过,讲台中央的几个同学是班级的“形象使者”,踏实好学,专心听讲,要给上课老师好印象,让科任老师能心情舒畅地乐意给我们班上课。
她显然意识到自己与老师引发的冲突会造成不好的印象。
我本想发火,想质问她怎么一回事。但转念一想,这是课堂,靠冲动断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遂对她说:“事情发生了就要积极去解决,而不是逃避问题。你先坐下,我们先上课,课下我了解下情况再说。”
下课后,我找班长问清了情况。李同学本来可能受家庭的影响,个性有些怪,老师说教她时,和老师说话的语气有些冲,犟了几句嘴,言语不敬,老师很生气。
回办公室恰好见了地理老师,作为班主任,我替学生先向同事道歉,并安抚她不用太放在心上。同事去年教过她,也多少了解李同学的性格与家庭情况,很豁达地表示没事。
课间操后,我又找李同学谈话。问她事情过后,有没有静下心来好好反思对与错。或许我们有自己的理由,但与对方说话的语气要做到尊重,这是文明人最起码的素质。老师本着教育的目的,不会“记恨”任何一个学生,大可放下心来认真参与课堂。你可以向老师道歉,也可以用课堂上的努力与积极表现去显示自己的歉意。
沟通也好,引导也罢,但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必须的。李同学因为自己与科任老师发生的不快,被班级摘掉“文明礼仪”之星,希望对她是一个警醒。
或许由于家庭教育、性格问题,这样的事情还会不时在其他同学身上发生。但我想,人性本善,或许他们的“脱口而出”、“出言不逊”本没恶意,只是他们根本就不懂该怎么说话,怎么表达自己观点,怎样是尊重,什么才是正确的。
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家庭教育很重要。学校教育,我们也在努力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