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正题之前我要先简单唠叨事情的源起。
我有三个闺蜜,相识18年了,一直都保持联系,聚餐,聊微信。最近她们仨因参加一个证书考试而引发了矛盾,闺蜜B、C觉得闺蜜A的要求不合理而拒绝,闺蜜A却觉得闺蜜B、C不够朋友不够义气而生闷气。就这样大家之间有了定时炸弹,每次约一起吃饭闺蜜A都不吭声,也不出来见面,我们其余仨一切照常。
在事件里我是最不沾边的一个,有一天却发现被闺蜜A屏蔽了朋友圈,B和C没有被屏蔽而发现的。这事也引起了我的情绪,把对闺蜜A的不满,从读书时期的到现在的全部不满都说了出来,和B、C说,没有直接和A说。
由于学习成长了,我清晰吐槽的时候自己是带了一些觉察的。并不是一个劲地发泄,我清晰自己要处理的是什么部分。
事情又过去了一些日子,闺蜜A依然是不参加我们的聚会,过年红包也不收,而我自己对这些也消化得差不多了。
有一天我邀约朋友圈的妈妈们去徒步,闺蜜B把我邀约的信息又发到闺蜜群,想邀约A一起去,却发现她退群了,我们都不知道,原来一直有一道隐藏的张力把事情升级。
(进入正题)
我们继续各自忙碌生活,又过去了一些日子。
今天早上闺蜜B还是再次把我周末邀约去户外玩儿的信息私发给闺蜜A,邀约她,并截图给我们看。我突然想起上周末《妈妈是什么》线下学习会的学习中讨论真正的“大方”。
我们都说没有再把闹矛盾的事情放心上,依然会约闺蜜A一起玩,以为这是大方,大量,大度,今天我的思考恰恰是这只是被“大方”下了咒语的表现而已。我们的成长中被灌输得太多片面的大方、大量,不要和别人斤斤计较等正统的思想。
只知道这种大方的表现是好的崇高的品德,背后隐藏的有可能是优越感——我比你要做得好,层次高一些,是个不计较的好人。
深思熟虑之后,屡次这样做是对闺蜜A的一种打扰。我们明知道对于她而言那件冲突所引起的情绪还没过去,而我们却以“大方”之名去刺激事件的伤口愈合,单方面以我觉得是好的方式来对待他人,这样就可以相安无事,重归于好。
我们并没有真正从闺蜜A的感受出发去决策行动,不谈闹矛盾时候的谁对谁错,既然事情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真正的释怀是能尊重对方所选择的冷静的方式,我们去等待,给空间和时间彼此,尊重选择,以敞开的方式等待一个合适的完结。
并不是说随便一句邀约,就是为大家修复关系创造条件。闺蜜B说我就扮傻子,当什么都不知道约她出来玩。我们对于生活上的事情要傻一点,不纠结,可是要分是什么事情该傻,什么事情是要理智且智慧地考虑,傻也要智慧地傻。大智若愚。
渡渡鸟老师在《妈妈是什么之和儿子商榷“大方”》所说的:真正的大方,是顾虑到对方的心灵感受,真正敏锐,从对方长远的自尊、自信,自立出发。这也是交真正朋友的方式,而不是培养附庸、裙带和潜在的嫉妒。
我们能管好的永远只有自己,真正的大方是包含有智慧和慈悲。像今天所发生的界限不清的邀约,我感受到的并不是智慧和慈悲。
以前这些“八卦”我会说几句坏话,一起吐槽,然后一笑而过。今天能在短短五分钟的聊天里联系到渡渡鸟老师写的文章,进一步发酵,体验那种文字描述的感觉,非常感谢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