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个有爱的日子,本来应该立即写,因为参加了日更,所以今天再写。贺知章的名句“乡音无改鬓毛衰”能永久流传,是因为抓住了共同特点-家乡难忘。
下午6点40分,好久没有微信联系的老乡林振元会计的微信突然闪了一下:张同刚老师:你好 ,上次你发给我的《黄圩记忆》电子版,我看了。今天,我从泗阳同学那里,找到了两本《黄圩记忆》纸质版的,我弄不清楚的是,你发来的电子版出版社是河海大学出版社,我拿的黄圩记忆纸质版书,都是中国文史出版社,但是其内容是一样的。不知为什么?
我与林会计是同事,又是同乡,我是泗阳县黄圩乡人士,他是泗阳县良种场的,1980年的地图我们两个老家在一张地图上。
![](https://img.haomeiwen.com/i29020472/a17f851471b7e3df.png)
他比我大十多岁,我们有很多共同语言是关于家乡的。去年我把《黄圩记忆 续》的电子版发给他看,他认真阅读了。5月20日,他一定是回老家了。他不知道《黄圩记忆》有两种,一本是《黄圩记忆》,一本是《黄圩记忆 续》,前者是先出版的,是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他同学给了他两本;后者是《黄圩记忆 续》,由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我回微信和他说清楚了。
令我感动的是他还发给我下面一段话:我为什么对《黄圩记忆》感兴趣呢,因为书里提到的人,有的是我的同学、老师、亲戚朋友,都是我身边的人和事,看到了感到很亲切。
朴素的语言,真实的情感,正是这本书带给读者的。他把我写的文章截图发给我,我顺便告诉他,这本书的书名,是我参加征集书名活动中选的。黄圩记忆的黄圩是我们老家黄圩乡的名字,现在变成了黄圩社区,记忆是本书收的内容是以50、60后人群写的关于家乡黄圩的记忆文章,我以为本书书名比较平实且切合实际。
乡情永难忘。 林会计对家乡的感情和我一样和千万个读者一样都是人类永恒的感情。家乡的一树一水,一草一木,都化成了《黄圩记忆》及续两本书的文字,永恒于人类这一历史长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