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这样的。
早上,骑电车过马路十字,见一只小白猫拖着两后腿艰难地向前爬行。生怕大车没看见辗了它,就想抱起它来给看看兽医去。
谁知,小家伙扭头就狠狠地给我来了一口,这一口,或许发泄完了对人类的仇恨吧,它也没劲儿了。交警过来,帮我扶好电动车,我将它放进车筐后,交警提醒我快去打狂犬疫苗。
想着学生们准备进考场了,忙给带队校长打电话请了个假。
这一假请的,一上午手机成热线了,家长群也炸窝了!(突然意识到自己这么重要。)
由小猫想到孩子。
野养的小猫为什么具有戒备心和攻击性?难道不是长期忍饥挨饿、受人歧视、被其他大猫或狗狗类的动物欺负导致的?野生的动物对人又怕又恨,攻击人类可能都觉得自己是正当防卫吧。
而孩子呢?如果一个孩子仅仅因为学习不好,就长期受到周围人的歧视和打击,受尽人们的白眼和挖苦,他也会自带攻击性。
这样的孩子,就变成了问题孩子,就变成了扫街的混混,就变成了“野养的”。
猫咬一口无所谓,只要它能感受到一点人间的温暖,只要它能撒掉它心中的怨气!
孩子怼一句甚至骂一句也没关系,只要他能渐渐感受到你对他真正无私的关爱,这就足够了。
今天下午孩子们们即将考完,也就真正摆脱了我的管教和束缚。他们能领取到多少人间温暖?他们还相信这个世上有爱吗?别人能善待我这一帮有“问题”的孩子们吗?
这是我的担忧所在。
最后,祈愿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
善待每一个孩子,小心呵护每一个不同寻常的灵魂。不能用我们的言行,去制造出新的“野养的”孩子;更不能将一个阳光快乐的孩子,变得郁郁寡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