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国人离不开的三大美食,每一个背后都有故事!

国人离不开的三大美食,每一个背后都有故事!

作者: WHY天问 | 来源:发表于2017-11-08 16:34 被阅读0次

    谈到中国人的美食文化,恐怕只能用“罄竹难书”来形容了,八大菜系更是尽人皆知,各地小吃更是数不胜数。

    不过,要说国人都曾吃过且离不开的,除了大米、面粉等基本主食外,恐怕只有饺子、包子和馒头了。

    可哪位客官知道,这三大主食是最早发明的,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呢?且听小编一一到来。

    一、饺子

    发明人——“医圣”张仲景。

    发明时间:1800年前。

    东汉末年,瘟疫流行。张仲景官任长沙太守,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后看辞官归乡。途中,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心中十分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 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今天,我们用不着用娇耳朵来治冻烂的耳朵了,但饺子却已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

    二、馒头(包子

    发明人——诸葛亮。

    发明时间——1800年前

    三国时期,蜀国诸葛亮率兵攻打南蛮,七擒七纵蛮将孟获,使孟获终于臣服。诸葛亮班师回朝,途中经泸水,车马准备渡江时,突然狂风大作,浪击千尺,鬼哭狼嚎,大军无法渡江。此时诸葛亮召来孟获问明原因,原来,两军交战,阵亡将士无法返回故里与家人团聚,故在此江上兴风作浪,阻挠众将士回程。大军若要渡江,必须用49颗蛮军的人头祭江,方可风平浪静。

    诸葛亮心想:两军交战死伤难免,岂能再枉杀49条人命?他想到这儿,遂生一计,即命士兵杀牛宰羊,厨子以米面为皮,内包黑牛白羊之肉,做成人头模样,入笼屉蒸熟。然后,陈设香案,洒酒祭江。他命令将牛羊肉斩成肉酱,拌成肉馅,在外面包上面粉,并这种祭品被称作“馒首”。诸葛亮将这肉与面粉做的馒首拿到泸水边,亲自摆在供桌上,拜祭一番,然后一个个丢进泸水。受祭后,泸水顿时云开雾散,风平浪静,大军顺顺当当地渡了过去。从此以后,人们经常用馒首作供品进行各种祭祀。由于“首”、“头”同义,后来就把“馒首”称作“馒头”。

    诸葛亮创始的馒头,毕竟里面加上了牛羊肉馅,工序复杂且花费较多。于是,后人便将做馅的工序省去,就出现了白馒头(不带馅的)。

    三、馄饨

    发明人——西施

    发明时间——2500年前

    春秋战国,吴王夫差打败越国,生俘越王勾贱,得到许多金银财宝,特别是得到了绝代美女西施后,更加得意忘形,终日沉湎歌舞酒色之中,不问国事。这年冬至节到了,吴王照例接受百官朝拜,宫廷内外歌舞升平。不料饮宴之中,吃腻山珍海味的他竟心有不悦,搁箸不食。这一切西施全都看在眼里,她趁机跑进御厨房,和面又擀皮,欲做出一种新式点心来,以表自己的心意。皮子在她手中翻了几个花样后,终于包出一种畚箕式的点心。放入滚水里一氽,点心便一只只泛上水面。她盛进碗里,加进鲜汤,撒上葱、蒜、胡椒粉,滴上香油,献给吴王。吴王一尝,鲜美至极,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道:“这为何种点心?”西施暗中好笑:这个无道昏君,成天浑浑噩噩,真是混沌不开。听到问话,她便随口应道:“馄饨”。
    从此,这种点心便以“馄饨”为名流入民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国人离不开的三大美食,每一个背后都有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zdy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