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人民币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的并存是我国经济内部失衡与外部失衡并存的重要表现,这二者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
(1)人民币对外升值压力的原因根据汇率决定模型,响汇率的因素可能包括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相对利率、总供给、总需求、国际收支、外汇储备、财政赤字、投机活动以及市场预期等等,就近段时期人民币对美元的加速升值来说,主要原因包括国内经济快速增长、我国国际收支长期不平衡和巨额外汇储备、以及国内利率水平不断提高和加息预期的强化。首先经济持续增长是影响汇率变化的根本因素。自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率连续多年保持在10%的水平以上,在汇率改革之前。人民币基本维持了一个固定的汇率,从而积攒了较大的升值压力。汇率一旦放开,民币对外升值不可避免。其次,国际收支与外汇储备对汇率的影响。根据汇率决定理论的国际收支,国际收支顺差则引起本币升值,外币贬值。我国自1994年以来,国际收支始终保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人民币长期积攒的升值压力可想而知,在贸易顺差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我国外汇储备也在不断增长,到2007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1.53万似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扩大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最后,利率上升与预期强化对汇率的影响。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利率相对下降,国内资本流出利率上升,国外资本流入。这种由利差引起的套利活动是国际资本流动的一种主要方式,资本流动将引起外汇市场供求变化,从而对汇率产生影响。进入2007年以来,我国多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而美国欧等国家则连续下调基准利率,导致内外利差扩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趋势被进一步强化。在我国资本市场逐渐开放的大环境下,利差引起的影响也在增强。此外,外汇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的判断市场交易人员心理预期以及交易者自身对市场走势的预测都是影响汇率短期波动的重要因素。
(2)人民币对内贬值的原因就人民币对内贬值来说,目前国内物价水平上涨还主要是针对食品而言,这其中在个结构性的问题,当然,除了结构性问题之外,国内物价水平上升和资产价格上涨所造成的人民币对内贬值也有其客观必然性。首先,我国物价水平近段时期上涨并不是个别的偶然现象,而是在各国均出现不同程度通货膨胀环境下的自然反应。2007年以来,国际原油、粮食、大豆、食用植物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度攀升,导致世界各国不同程度出现通货膨胀。在经济全球化和各国经济往来日益加强的背景下,通货膨胀在各国之间传播和转移是一种自然现象其次,原油价格高涨容易引发输入型通货膨胀。上游产业因油价上升抬高的生产成本会转嫁给下游企业以及最终消费者必然会提高物价水平,增加居民的消费支出。再次,通货膨胀与国内货币供应量的持续增加关系重大,第一,随着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不断增加,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人民银行被迫通过各种手段回收市场上过多的外汇,但这反过来又增加了国内的货币供应量,第二,随着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升值的预期以及预期的不断实现导致国际资本快速流入,货币供应量被动增长,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物价上涨。第三,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条件,扩张的信贷规模变成消费和投资需求,进而推动了价格水平上涨。
(3)人民币对外升值和人民币对内贬值并存的原因及其消极影响: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民币对外升值和人民币对内贬值并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中国政府常年以来鼓励出口的政策培育了以出口导向型为特征的中国经济,对于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产生直接影响的就是持续的贸易顺差,尤其是2004年以来,主要由顺差所累积起的外汇储备更是以不可遏制的速度扩大,成为国内货币供应量的最重要源泉同时,由于我国汇制度改革不久,尤其长时间以来实际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度,汇率的调节灵活性较小,由于人民币升值压力无法通过调整汇价释放,对内的通货压力就同步积累。简单地说,压抑的对外升值会加剧对内贬值。所上本质上说,货币在国内贬值是中国的产业结构特征使然。人民币的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交在一起,是近几年我国货币领域的一种独特的现象。这一货币现象给予货币政策及至宏观调控带来很大的挑战。我们知道货币政策的工具各种工具在抵御对外升值的压力和防止对内贬值这两个目标之间是有矛盾的虽然央行通过己有的货币政策工具,诸如调整当定准备金率、调整基准利率、公开市场操作等对局势的恶化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但持久的有效性尚有待时间考验。
(4)内外失衡的解决对策,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并存是我国经济体自身结构特点,在国际经济环境下的体现,具有定的阶段性,对此我们不需要过分紧张但绝不能放任不管,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对策我们应该分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来考虑,长期内我们应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附加值,在政策上给高附加值产业给以一定程度的倾斜,这样可以解决我国长期以来的外向型经济的问题。在短期来看,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控制物价上涨速度,防止人民币对内贬值速度的加快。鉴于当前物价上涨的结构性原因,方面要多渠道增加国内市场粮食、猪肉等食品的供应,增加财政对低收入群体和种粮、养猪农民的补贴,通过调整进出口政策,在保证国内正常需求的条件下,适当控制粮食出口总量、增加进口,扩大国内市场供给,提高国内粮食、猪肉等食品的自给率。一方面要完善市场供需信息发布制度,稳定消费者的通货膨胀预期。建立重要商品供应和储备的预警系统,并将信息及时对外公开发布,消除消费者的恐慌情绪。再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在稳定价格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控制贷款规模、丰富公开市场操作以及利率、汇率等价格工具的协调配合实现对物价水平的有效控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