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时常听到父辈人告诫,“命里若有八分米,走遍天下不满升”,它代表了中国人骨子里始终存在的一个观点: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在我们传统的命运观里,“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命”确实很重要,但“命”却又很无奈,一切皆已命中注定,你的奋斗是毫无意义的。
毋庸否认,受老一辈的影响,我们大多数,都是信过命和认命的,但当你读完《了凡四训》这本书后,你会发现,原来命运是可以改造的:我命由我不由天。
《了凡四训》,是明代思想家袁了凡给自己儿子写的告诫书。该书从儒家、佛家、道家的角度,讲述了袁了凡先生自己改造命运的故事,很受后世学者推崇,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善书”,和“人生智慧书”。
云谷禅师告诉他,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命数,只取决于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有何功德。人,本身就是一个变数,会因为观念的改变而做出不同选择,进而改写一生。只要你从现在开始,扩充自己的道德仁义,尽力去做好事,积攒阴德,为自己积累福祉,自然能乐享其成。
袁了凡大悟,自此开始改过己非,积善修德。渐渐地,孔先生推演的命理不准了,出现了新的转机。
改造命运的四大方法
1、立命之学
“命自我立,福自己求”,命运永远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 袁了凡的前半生被命理束缚住了,做事毫无激情,后在云谷禅师的开悟下,才开始正视自己,认识到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一切命理皆是自己创造的,所有的福报也全是自己修来的。
2、改过之法
人每天都在不停地犯错,有的人选择了无视,有的人则在错误中成长。 学会改过,首先要有羞耻心,知道羞耻,才能发自内心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其次是要有敬畏心,内心充满敬畏的人,就会诚实守信,就不敢掩盖自己的过失,进而错上加错。第三是要有勇敢心,勇于正视自己,改正自己。 有此三心,长期坚持,让自己不断修正自己,必能最终成就自己。
3、积善之方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常积善德,与人为善,功德源于行善布施,一个人一生积累多少功德,便会过上与之品行相匹配的生活。 种下善心,行善事,你所累积的福德也将回报于你自身,所谓种何因结何果。
4、谦德之效
《易经》中说:“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谦,是三界万物生生不息的源泉,是顺其自然中的“自然”,是大道央央中的“大道”。 人唯有谦和了,方能如大海纳百流,成其浩瀚;方能如堤岸筑江河,成其恒远。 故而,谦和不光是一种态度,一种修为,更是一种修行。为人谦和,敛锋收芒,广结良缘,才能不生祸央,将积累的福报传递下去。
《了凡四训》的现实启示
1、发善心,做善事,积善德
这是《了凡四训》体现的最主要人生观,也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善是人与人,人与万物之间和谐相处的唯一方式,善是一种能量,能引起众生共鸣。一善念起,虽未行,也心底明媚,这叫真诚心。一善出口,虽未动,也消孽增福,这叫随喜。一善施于,不分物类,同等受福报,这叫功德。 善可以改变人生,纵然你出生贫穷,历经磨难,也可通过行善积德去为自己累积福报,扭转命运。
2、常反躬,知己过,善改正
荀子曰:“君子博学而日参醒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能改,善莫大焉。其实,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升华自己灵魂的过程,否则,枉为灵长。道家的“善利万物”,佛家的“立地成佛”,儒家的“修身齐家”,包括基督教的“忏悔”等思想,都说的是正视己过,改正错误的重要性。 而人的成长,从客观上说,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平时一点一滴的修正反思中逐渐进步的。
3、高格局,大肚量,德命配。
对人善难,对己善更难。反过来说,对自己都不能善待的人,怎么会真诚的善待他人。
善待自己,就是要提高自己的格局,增大自己的肚量,放宽自己的胸襟。不要和自己过不去,且不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俗话说,一个人的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而梦想的大小,取决于一个人的格局,肚量和胸襟。 格局、肚量、胸襟大的人,往往是心怀天下,心怀集体,心怀他人的人,更善于从他人的角度处理问题,这便有的德,感召与其德相匹配的好命运。
因为历史文化的渊源,中国人大多信命,但信命不应是认命,而应是敬畏命运,珍惜命运。命运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通过正己改错来改造命运。
《了凡四训》告诉了我们:只有愚蠢的人才会认命,听从命运的摆布,而平庸的人会选择拼命,与不甘的命运做斗争,唯有智慧的人,才懂得改造命运,让命运越过越好,也让子孙后辈享受福荫。
俗语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天命可改,人之所为不可逆。每日反省自躬,多多积善布施,命便可逆,一切诚如所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