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篇章】:
《你到底是谁》
【导读问题】:
1、人为什么会被角色化?角色化有什么利弊?
2、我们该如何去角色化?
3、印象最深刻的是哪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1、人为什么会被角色化?角色化有什么利弊?
从我们来到地球起,在我们人生的各个阶段,
我们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身份,有各种各样的角色要去扮演。
什么是角色?角色就是规则。
你是这个角色,你就应该符合这个角色应有的行为准则和处事态度。有了这些规则可以让你的行为变得可以被预估,会让我们的协作变得更高效,有了角色,大家就会各归其位,大家互相之间可以不必认识,甚至连名字也都无需知道,只需要知道彼此所扮演的角色,就能产生很高效的相互协作,这些就是角色化所带来的好处。
比如你是母亲,那么早晨睁开眼,你就需要进入母亲的角色,母亲的角色就要求你为孩子准备早餐,叫孩子起床,为孩子上学做准备。
比如你是职员,那么来到公司,你也就非常明确你需要做什么,你需要用哪些规则来约束和要求自己的行为。
由此可见,角色化,就是为了便于管理和协作,它带了了规则和效率。
但同时,角色化是一把双刃剑。
角色化的过程其实就是被教育的过程,决策化一面带来了规则和效率,另一面却带来了边界和束缚,他让我们忘记了真实是什么,看不见真实的自己,看不见真实的对方,让我们变得不再那么可爱,让亲密关系变得疏离。
比如:在家庭生活中,夫妻之间时有矛盾发生。当你看到丈夫瘫坐在沙发上,不停地滑动手机。你可能怒上心头责备他为什么不能替自己分担家务。对方也可能责备你,怎么变得如此的粗鲁野蛮小题大做。
其实问题最核心的地方就在于,夫妻之间更多的时候是去角色化的相处,而你如果还要用角色化那一套去要求去预判对方的行为,结果通常都会比较糟糕。家庭不应该是让我们放松的地方吗?
比如:在亲子关系中,为什么孩子越长大跟父母的关系就越疏远了呢?他们内心的烦恼为什么宁可埋在心里也不想要和家长倾诉呢?
最核心的地方也是在于,亲子关系之间更多的时候也是需要去角色化的相处,而你如果一味的用父母的角色去要求孩子,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那么通常结果会比较糟糕,亲子关系会很紧张。
尤其家长是老师的家庭当中,在亲子关系中,如果父母总是时不时地用老师的身份和孩子相处,那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此外,师生关系中,学生向教师展示的自我形象,只是他想要展示给我们的。那么,我们以为的他,并不是真正的他。反之亦然。
因此,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们需要认真的审视:什么时候我们需要角色化,什么时候我们不需要角色化。一旦在不需要角色化的时候,你却用了角色化的思考模式,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2、我们该如何去角色化?
首先我们必须知道,人可以分为5个层级。
第一层,感知层。就是对一个人的整体感觉。是高矮胖瘦,还是漂亮难看?整体的气质如何?言谈举止是否得体,为人处事是否礼貌?
第二层,角色层。
第三层,资源结构。它是指你的财富资源,人脉资源,精神资源。
第4层,能力圈,它是指你的各种能力,比如管理能力,商业能力,沟通能力,专业技能等等。
第5层,存在感知层。就是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人与人是不同的,你到底想成为怎样的存在?
然后,我们需要认真反思,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停留在哪个层次。5个层次是由浅到深的关系,层次越深就越接近这个人的真实内核。
就拿我先生为例,我家先生很擅长社交,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处理的也特别好。有时候我也很不理解,为什么他可以做得这么好?为什么愿意花费时间在社交上。
其实问题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他关注到的是结构资源层的人脉资源。而我对这一层却恰恰是欠缺的,甚至是嗤之以鼻的。所以有时候不得不承认,任何人的差距最重要的是认知上的差距。不突破自己的认知茧房,就无法化茧成蝶。
我自己现在能够做到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提升自己的能力圈上。买书,听课,参加读书会,也正是为了提升自己。接下来只要坚持下去,就好。
最后,必须要思考的是,我想成为怎样的一个人,你的人生使命是什么?
这真是一个难题。你问过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吗?
爱情,是我想要的,我已经拥有了。
教师这一职业,是我想要当事业来做的。
我想看看我的人生可能性是什么?在我不断尝试努力之后,我的人生会是怎么样的。我能撑起我的家吗?我能扛起我们语文组的大旗吗?(但是,这不是又是一种角色化)
3、印象最深刻的是哪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学习角色化可以让我们理解自己,理解伙伴,理解陌生人。我们要学会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把他和他的角色区别对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