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再见!

作者: 猫妈聊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17-05-17 12:39 被阅读0次
你中招了吗?

一、今天,你拖延了吗?

兴冲冲买回来的书,放在书架上好几个星期,连翻都没翻一下。

计划了好久的旅行日程,总是说太忙太忙而搁浅。

忙了半天,最要紧的事还没开始做,心里顿时兵慌马乱。

”伪加班“,明明上班能做完的事, 总是非拖到下班后再加班,也就是常说的“你真是看上去很努力”。

堆积在办公桌上的文件,搁置了一天又一天,明明得整理却懒于动动手指头。

下周要交的论文,才写了个头,就不想写。一想到它,就避瘟神般无视,明知下周要交,时间紧,但就是不想写,特别烦躁。聊聊天,看看片,晒晒图……又拖了一天,强烈的负罪感袭上心头。

布置了两个星期的作业,明天交,今天才抓耳挠腮、焦头烂额般地赶着做。

……

这样的镜头是不是很熟悉?你中招了没?没错,它们有一个相同的叫法——拖延。

今天,你拖延了吗?


二、拖延,小视不得。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身上都存在拖延的现象,偶尔拖延一两次,没什么大问题。

一旦拖延成习惯的话,不但做事效率低,而且产生挫败感,久而久之未解决的事情堆积得越来越多,有时甚至会产生强烈的自责、负罪感以及焦虑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严重地影响到生活的质量。

堆积如山,抓狂

拖延,小视不得。

许多人意识到拖延的危害,看了许多相关的书,学习了时间管理的课程,但效果甚微。拖延成了久积难改的恶习。

单纯的列列清单,下下决心,真的摆脱不了拖延的纠缠。因为形成拖延的坏习惯有着深层的心理原因。

如果你没有给自己好好把把脉,如果你没有剖析这些行为背后的动机,也许还做不到与拖延说再见。

很多时候,并不是真的没时间,而是不愿意付出。害怕事情开始后耗费精力,并为此感到担忧,琢磨“会不会太累”、“会不会做不完”、“会不会失败”。总是觉得事情太难没信心,有所畏惧,这才是很多人产生拖延的真正原因。


三、拖延,我能战胜!

如何战胜拖延呢?如何才能成为个时间管理的达人呢?

畅销书作家作者佐佐木正悟对“拖延症”颇有研究,并致力于将“立即行动的心理学”运用在生活和工作中,运用他书中提到的方法能够很好地克服拖延。

①10秒行动,开个好头。

完美主义型的拖延者,做事情总要尽善尽美,不愿匆忙开始,担心犯错,一再贻误时机。

对症下药: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对于这类拖延者,最好的药方就是10秒行动。

心理学上有个“蔡式效应”,就是说人天生追求圆满,做事只要有一个开头,就会本能地希望能够把它完成,不再拖延。

我们可以把这个心理规律演变成10秒行动,应用到具体的事情上。利用10秒钟时间,完成开头的一部分。比如想要工作时,先花10秒整理一下办公桌;想要起床,用10秒取来要穿的衣服;打算写一篇文章,先用10秒的时间想一个标题。

花10秒行动,几乎没什么心理压力,在被焦虑情绪压倒、感到疲惫之前,先获得一点成就感,可以让自己更容易地进入到做事的状态。一个简单的改变,让他们勇敢地迈出第一步,迅速开始行动起来,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拖延。

②压缩时间,速战速决。

完成一项工作的时间,设置的数字要合理。因为数字的大小会对人产生影响。大数字给人压力,小数字会让人降低期望值。

同一项任务,如果时间期限过长,完成期间就容易分心做其他事情来消磨。但是数字并不是越小越好。当地缩短预留时间,能使你速战速决,减少拖延。如果时间设置得过小,完不成,落差太大又会加重焦虑。限定一个比较合理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那这个合理时间怎么设定呢?我们在做事情前,可以先回忆下,同样一件事,自己曾经在最好状态下,花了多久去完成,然后以这个时间为标准要求自己。如果把握不了,那就花点笔墨,把完成类似事情的时间进行记录,通过记录的数据,你会非常容易地确定这个合理的时间值。

例如,每次语文测试,学校规定试卷必须在三天内批改完。我发现这样很容易拖延。我就要求自己隔天发试卷,力争三小时内改完。但是,事实证明,批改一班学生(四十人左右)的语文试卷,三个小时内改完,很难做到,特别焦虑,批改时容易出错。于是,我记录了几次批改试卷的时间,仔细观察,发现五个小时,是最理想的时间期限。于是,我就把”五小时改完试卷“做为标准。这样一来,果然都能在五个小时左右改完,效率与质量双保障,基本上摆脱了拖延。

③还债般量化,减法思考。

大目标,要切割成小目标,按时间进程制定一系列的具体目标,并采用做减法这种可量化的方式来监督自己按时完成。为什么要用减法而不用加法呢?

如果你向亲友借了一笔钱,你肯定会想办法尽快还清,但如果让你存下这样一笔钱,就困难多了。这是因为如果不还款,就要面临被催债的痛苦,人更倾向于先从痛苦中逃离,其次才是追求快乐,也就是做减法的动机比做加法的动机更强烈。

例如我参加了100天读33本书的打卡活动。我就告诉自己现在欠了33本书,100天内需读完,每天至少读上50页,并通过打卡来减少“欠债”。通过这个方法,我几乎能按时完成阅读量。

生活中很多事情,无法像写读书、存款这样直接量化,那就把它间接量化。每项工作的总量设置为负数,例如—100,然后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还清了10,一直到全部还清为止。

相比于做加法,用减法思考,更容易让人全力以赴,减少拖延。活用这种心理,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避免拖延。

拖延是把时间拉长,本质上是在稀释自己的人生。 要找准拖延的病因,然后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说穿了,要与拖延说再见,唯有行动。

做,就对了!

相关文章

  • 【读书清单】做,就对了

    01拖延,再见。 还没准备好,永远是借口,是拖延的挡箭牌。想有所进步,先与拖延说再见。 02只想好的方面。 过多的...

  • 拖延,再见!

    明明知道运动对身体有益,却一直迈不开腿…明明知道任务很紧急,却一直没心思完成,一直拖延到deadline…明明知道...

  • 再见拖延!

    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开始养成了拖延症的习惯,无论干什么事情,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才去。周六部门有个集体活动,要去东华大学...

  • 拖延,再见!

    一、今天,你拖延了吗? 兴冲冲买回来的书,放在书架上好几个星期,连翻都没翻一下。 计划了好久的旅行日程,总是说太忙...

  • 再见,拖延

    罗兰曾经说过“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它...

  • 拖延,再见

    半个月前,收到少儿文学编辑部老师的信息,要求推荐3-5篇学生作品,评选封面人物。 第二天就安排下去,学生把文章发给...

  • 拖延你好,拖延再见

    网上曾流行过这样的一本日记,内容如下: 7月4日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夫。先要读完手边的莎...

  • 【原创】那些年的——初恋

    匆匆那年 我们究竟说了几遍 再见 之后再拖延 ...

  • 2018-12-10

    深刻的反思才会催人觉醒,认知到拖延的弊病,你还会喜欢拖延吗?和拖延説再见拒绝推延才会做事利索!认识拖延症,它是心理...

  • 再见拖延症

    当我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时,被这个书名所吸引----再见拖延症。由于自己意志不够坚定,经常半途而废。运动三天打鱼...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拖延,再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zld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