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北京1年半了,淌过北京的大雨,吸过北京的霾。在狂风咆哮中艰难前行,在漫天尘土时低头含胸。
感受过北京的包容,也感受过北京深深的恶意。
也见过无数的人。见过谦卑的人,也见过吹牛逼的人;见过情商高的人,也见过情商感人的人。
见过10岁就懂礼貌有素质的小孩,也见过30岁还不知道尊重为何物的人;
见过21岁就能独当一面的人,也见过28岁仍在犯低级错误的人;
见过30岁有钱有名有房的人,也见过30岁还在和别人合租的人;
见过40多岁分享游学的人,也见过40多岁仍苟且求生的人;
......
太多太多了。只能说,人和人的差距真的挺大的。
而我,不想要成为那些loser.
1 努力的目的是为了不与讨厌的人打交道
有人说努力的目的是为了父母,努力的目的是为了自我实现,而我努力的目的除了这些还有一个,那就是为了不再和那些我看不上的人打交道。
讲一个我上高中的事情。那时候我在文理科分班考试中,没考好被分到了普通班。你们可能没有办法想象普通班上课的情景。老师在讲台上用最大嗓门在上课,学生打闹的声音能盖过老师的声音,一堂课要维持好多次的记录。那些人让我感觉很丑陋,我一个都不想和他们做朋友。所以我在学校无事可做,我只有看书做题或者睡觉。然后学校第一次月考,我考进了年纪前十,期中考试成绩也不错,学校就破格让我换到了重点班。(然后就有朋友了,就没有好好学习,捂脸)
我想我的性格也许从小就成型了。越是不如意的环境,我越是有奋发图强的精神。因为那些我看不上的人时时出现在我眼前,不断地提醒我——你现在很low,你只配和我做同事等。
所以我才会逼自己向前,其实是因为我不想再委屈自己,和他们为伍。
2 年轻时的苟且,是为了有选择远方的权利
年轻时候的我,是真穷。
穷到出差到怀柔,穿高跟鞋走了一天,也舍不得给自己叫辆车,因为不确定公司给不给报销。
可能我属于偏理性消费的人吧,我舍得报2000块的课程,却舍不得100块的打车费。
因为课程可能会提升我的认知,使我增值;但是打车也许就爽一下而已,并没有什么用。所以我选择了坐公交回家,虽然我看到脚被磨出泡了会骂自己太抠,但是我知道下一次我还是会选择坐公交。
可能我跟头等舱的距离,差的不仅是钱,还有物尽其用的抠门吧。
目前把工资收入的一大部分都拿去定投了。就算强制储蓄我一年也能攒不少。只是这钱不能取出来,必须要在证券市场等待下一轮的牛市。而牛市的到来,可能是七年,也可能是明天,都说不准。
所以我每月能自主规划的资金很少,淘宝已戒。最近两次淘宝都是给老妈买东西,毕竟我不能委屈她。
每次我觉得自己穷得响叮当的时候,我就会看看我的人生资产规划表。虽然可能不够科学,可能太过于理想化,但是看着表上越养越肥的金鹅和越下越多的蛋,就会觉得此刻吃的所有的苦都是值得。
可能我属于特别能够延迟满足感的那类人吧(吃东西不算)。太多人因为没有理财意识,有钱的时候过度挥霍,最后落得老来苟且的命运。
而我,承受不起这种苟且。
3 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刚上大学的时候,我就想要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我问自己什么才是我想过的生活呢?可能就是浪迹天涯吧。
后来背包走过一些地方,睡过陌生人家的沙发,睡过朋友家,住过青旅,住过经济型酒店,也住过五星级酒店(陪我妈);坐过飞机,坐过高铁,也坐过一整夜的硬座,甚至无座站过十几个小时。
慢慢的我才发现其实单就旅行这件事,可以有钱少的玩法,可以有钱多的玩法。乐趣可能并不相同。
住五星级酒店可以享受优质服务,有自助早餐,有健身房有泳池可以耍,但却没有青旅可以组队的乐趣,没有深夜狼人杀的乐趣。而且,任何一种单一的方式都不能带来更多的快感。
所以“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这句话,在我的理解里,是不用为任何其他的事物而妥协。我不用因为钱的原因而让自己选择青旅,我选择它的原因仅仅是因为“我喜欢”这样单纯的理由。
而想要实现这样自由选择的生活,就需要钱,就需要年轻时不断的苟且。
向前吧少女,即便最终结果不尽人意,也要一直向前。
不与讨厌的人为伍,做一个更高级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