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曰无衣”非无裳
共披“征袍”上战场
![](https://img.haomeiwen.com/i20696467/6a56e1f152ea750c.jpg)
“武汉防疫保卫战”打响后,全国大约有超过100多医疗队逆风而上奔赴武汉,“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已经成了一句感动中国,凝聚人心的壮语。
而就在这送别医疗队的报道中,常见引用《诗经》中佚名诗《秦风·无衣》的一句诗:“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以为壮行。此诗句出自《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对于这首诗的“无衣”,网上很多的解释,包括传统的解释,都白话译为没有衣服穿,既,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
![](https://img.haomeiwen.com/i20696467/47baffb0218f49c4.jpg)
而将诗中的“无衣”简单直白地解释为“无衣服”,会产生三个问题:一是语句不通;二是消减了气势;三是削弱了思想性。
笔者以为,《秦风·无衣》中的三个“无衣”,不能简单解释为无衣服穿,应解释为无“征袍”、无“戎衣”,无“征衣”,用现在话说就是无军装。对这个“征袍”、“戎衣”“征衣”,古诗多有吟咏:“征袍上染惹芳尘”、“巧剪征袍斗出花”; “戎衣何日定”、“社稷一戎衣”;宋朝《送征衣》,还成一个有名的词牌。
古代军装的外衣、甲胄、内衣的关系,应是古代出征将士外穿战袍,里穿甲胄,内穿褻衣,合为出征将士之军衣。《毛詩注疏》:豈曰无衣?与子同泽。泽,润泽也。笺云:泽,亵衣(贴身内衣),近污垢。从过军的都知道,发军装就包括发制式内衣。
诗曰:“连环金锁束征袍”,“寒光照铁衣”,“甲寒尤需褻衣暖”。
如此解释,用“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来为赴武汉防疫战的医疗队送行,岂不壮哉、雄哉、伟哉!
![](https://img.haomeiwen.com/i20696467/5f4c463342a02d63.jpg)
(文中配图,选自网络,特此鸣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