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年轻人都想进入新闻这个行当,很多有权力的人都想尽办法让孩子进传媒,甚至来实习就已经很开心,这几年我从来没见过。
1996年,我对未来充满热望。1月,《东方时空》完成了一次大改版,确立了所谓四个总主持人,我、敬一丹、水均益和方宏进,电视生涯迎来新挑战,也踌躇满志。那个时候想象二十年后的新闻行当,我觉得会比今天我们正在经历的要更好。
二十年前,我不会想到互联网如此快速地改变了媒体,从技术角度,它不坏,它把民主这些东西让中国人体验,但是从这行的灵魂而言,我觉得没有二十年前想象的那么好。
二十年前,新闻是跟理想、跟推动社会进步紧密相连的。现在,新闻对很多人就是一个职业,而且不是年轻人排得很靠前的职业目标。二十年前,年轻人都想进入新闻这个行当,很多有权力的人都想尽办法让孩子进传媒,甚至来实习就已经很开心,这几年我从来没见过。
新闻理想永不灭
很多人热议谁谁谁离开了CCTV,我的同行们冷眼旁观,还带着嘲讽:你看那么多人都离开你CCTV了。我很纳闷,如果他离开CCTV去做了别的媒体,那叫离开CCTV,但是他离开CCTV之后做的不是媒体,那说明他离开的不是CCTV,而是离开了媒体。我反问他们一句:朋友,是这么多人离开了传媒,你还有什么可笑的。太多的人离开了媒体这个行当了。我觉得好多人没有从这个角度看待问题。
他们最初做传媒时一定也还是带着理想来的,理想不一定一辈子就一个,有新的选择一样OK。但是,新闻不会死的,这个世界上永远不会缺乏对新闻的热望。我也相信一代又一代人,总会有人飞蛾扑火一般走进这个行当。
文化人最好的时代才刚开始
现在人人都可以成为摄影师,但是,你觉得好照片增多了吗?你没觉得专业摄影师更贵了吗?换个角度去想,不坏,倒退二十年,没有那么多人关注新闻,现在由于互联网,由于客户端,更多的人每天关注新闻,我们蛋糕做大了,不坏,我的《新闻1+1》去年收视率还在上升。在互联网上我的《新闻1+1》连续两年全国新闻专题栏目第一,那它何尝不是一种播出?并不是说电视死了,是换了一种方式看电视,也不错。我一直在开玩笑,我说我在50寸电视上和5寸的屏幕上主持,没什么区别,内容为王。
并不是说时代永远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到现在我们也没人超过李白,也没有人把老子拍死在沙滩上。因此有时观察一个时代的事物,它可能这段时间突然急速向前,但是隔一段时间,它慢慢慢了下来,有些东西还要向回折返。
就像所有人都觉得应该过有车的生活,可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跑步和步行。过去我们以为吃饱了、吃好了多幸福,中国人经过了二十年的努力,把自己吃成了糖尿病等一系列慢性病的大国,现在你发现菜比肉贵。
新闻会有变革,一些阅读的模式会改变,但内容不会变。将来在非虚构写作方面,包括文字和影像,都会慢慢找到新的增长点,会成为人们喜爱的东西。就像吃出糖尿病的人会爱吃菜,开车很久的人要跑步一样。要健康,不仅需要菜、体育锻炼,还需要精神文化的滋养,所以我觉得中国新闻人和文化人最好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杂志不会死,纸质的杂志像老兵会逐渐凋零,这很正常,但杂志不会死,杂志是一种精神,是传媒当中的一种格局和一种面向小众化的特殊投放。至少,这一两年,杂志在全世界范围内总量并没有减少。
《新周刊》就是个老小孩
我一定是最早看《新周刊》的那批人,我是杂志控,每天都逛报刊亭。我每个月都会给我的学生送我看过的杂志,一大摞。过去一个月能送他们四五十本,现在可能是二三十本,因为种类在减少。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砸烂电视》那期,但我不是反对者,不是说人家杂志叫砸烂电视,我在电视里,我就应该反对它,没有,我觉得挺好玩的。
多年前,我对《新周刊》有一个评论,《新周刊》的气质就是老小孩的气质,严肃的时候热泪盈眶,但是在他热泪盈眶的时候,怕别人看到他热泪盈眶,就会立即停下来。《新周刊》有两期封面与我相关,其中一个“做点无用的事”,是我在《新周刊》一次内部发言时,老封他们觉得很好就做成了封面。另一个是我领奖时发言,“做一个怎样的既得利益者”。有时我会保留《新周刊》,比如它做民国的,做台湾的,还有八十年代特大号,都在我这儿。每年2月都会做爱情专题,里头讲述了很多普通人的爱情故事,我曾经设想做一百年的中国爱情,包括蒋介石和宋美龄,包括当初我在《新周刊》当中看到的两三个案例。
按理说《新周刊》二十年的时候,我应该祝它长命百岁,但是这不符合事实,我觉得《新周刊》这本杂志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长命百岁,这点才是最重要的。
任何未来在想象中总要好很多
28岁你觉得前面的路很长,长得你都不愿去想,48岁你知道前面的路并不会特别长。28岁你还有耐心,觉得所有的事情都不必着急,慢慢一切都会好的,但到48岁,你看到很多事情还没有发生,你可能会有一些着急。
任何未来在想象中,总要好很多。当初我想象的所有未来,今天都被我过成了回忆。回头一看,还不坏,但是跟自己想的不太一样,我觉得想象可能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吧。
二十年过去,你会更知道生命是怎么回事,48岁的一天要比28岁的一天过得快多了,28岁时觉得还有大把时间可以浪费,48岁时很多没价值的事情都不要去做了。另外,让自己慢一点,别急,年轻的时候会觉得什么都该得到,但到了这个岁数你就知道,得不到是天经地义的,得到是纯属偶然,得不到太正常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