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并非课堂的至暗
上周周五下午学校召开家长会,我突发奇想不如利用上午第一节课让学生给家长写一封信。虽然初三的教学任务很重,牺牲一节课来进行一次当堂的练笔也确实是我这几年一直想做但都舍不得做的奢侈。
当我在上课铃响起的时候,便放起了准备好的那首《父亲的散文诗》,孩子们很好奇,都被老师这突入其来的举动弄得摸不着头脑。很快,教室里便变得窸窸窣窣起来,同学们的脸上爬上了轻松的笑容。当我宣布这节课是一堂音乐写作课,主要是给家长写一封信时,孩子们脸上又浮现了复杂的表情。
音乐响起,孩子们个个皱起了眉头。我想这并非一堂正式的中考作文写作课,只是想让孩子们在紧张的初三生活的间隙给他们时间来想一想他们和父母亦或亲人的关系,或者说是 给彼此一次书面交流的机会,又或者说给孩子们一次说真话的机会,让父母重新来认识自我以及他们的亲子关系。
少顷,教室里就响起了了“沙沙--沙沙”笔尖在纸上滑动的声音,有的孩子已经动笔了。音乐声很低很低,但很悠扬。有的孩子若有所思,仿佛在回忆和父母的点点滴滴;有的孩子眉头紧锁,仿佛有一肚子委屈需要倾诉;有的孩子则爬在桌面上好像睡着了,又好像在心里唱着那首《父亲的散文诗》。
此刻,我是最享受这份安静的!我似乎听到他们心跳的声音,又仿佛看到他们思维的浪花在悄悄地涌动、跃起、翻腾、向前奔去。原来,沉默并非课堂的至暗,因为孩子们的思考胜过千万次表面的喧哗和掌声。我喜欢陪他们轻轻松松地去思考。
这时,我发现有的孩子依然下不了笔,也许他们不知道给朝夕相处的父母说些什么,我便轻轻地走过去,让她说说心里话,让他说说自己的烦恼。不一会儿,他们终于开始有了想写的话。
下课的时候,孩子们都已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忽然感觉,这节课才是最有实效的,因为我作为教师只是主导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参与了写作的实践活动,本身就是最大的收获。学生思考得多,教师讲得时间少,这才是训练学生语文思维的有效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