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正式公布。尽管没有完全放开到此前预想的一步到位的程度,可是毕竟让我们看到了通篇的缓降势头和松绑信号。借用从前形容经济体制改革平稳施行常用的那个词来说,可谓是异曲同工的“软着陆”。
这些年,我们的心理情绪被疫情的起伏跌宕所牵动,又因疫情的持续纠缠而迷惘。渐渐地,频繁的疲于应对让人苦不堪言,反复的希望破灭令人心灰意懒,索性麻木不仁地防御与抗争,干脆万般无奈地屈从与妥协。也许是还有性格、年龄、阅历等原因吧,当面对一波波的惊涛骇浪,当面对一次次的揭疤问短,我竟然可以装作熟视无睹,试着宠辱不惊。
曾经,我也是那么容易地被往事打动,那么轻易地为伤感沉浸。如今,若说有什么场面能戳中泪点,若说有什么关头能直抵人心,恐怕是为数不多,寥寥无几。人,并非变得铁石心肠,情,也并非变得冷若冰霜,只不过,时移而事易,经久而看淡。
相反,这几年不论是刷短视频,还是收听各类音频,总是倾向于那些制造欢乐、带入轻松的内容。仔细想来,倒不是笑点变低,而是为疫情所困,比往常更需要了。身处于水深火热,在悲苦与喜乐之间,人们必然会听从内心果断选择。为此,这就不难理解,对于网络上的慷慨陈词与凄惨诉说,有些人除了偶尔共情之外,便是掩耳盗铃或仓皇逃避了。
作为东北龙江人,这些年唱衰都唱累了,哭穷都哭烦了。当新的希冀悄悄来临,我反而平添了庸人自扰的忧虑。说来说去,期待疫情消散,渴盼全面复苏,我们的燃点和兴奋点又在哪里?于个人而言,是收入稳中有升,还是房产止跌回暖?是生活水准不再降级,还是休闲旅游纷纷重启?是终于可以规划愿景,还是总算可以具体实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诠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凑巧“双十一”当天新鲜出炉的“二十条”,不亚于电商大促、年终特惠所带给老百姓的巨大惊喜。从大会至今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疫情新政,无疑是宣示导向、提振经济、鼓舞人心、激发活力的一剂强心针。然而,在短暂地小有兴奋之余,我更想冷静地看待“后疫情时代”的重心调整与格局重构。如此看来,简单地盲目乐观,或是偏执地满腹狐疑,都不是当前应有的态度。
我认为,吃透政策需要时间,研究办法需要智慧,落实举措需要环境。当然,尽管很多东西要靠自上而下地贯彻,但是更有待我们密切关注、主动参与、积极配合。
总之,曙光在前,希望不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