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突然感觉特别的焦虑,而且这种焦虑与日俱增。因为最近遇到了两个人。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许多的无奈,许多的身不由己。
先来说说第一个吧。第一个人呢我们暂且叫他A吧。前段时间公司正好招人,我在人才网上看到了A投了我们公司。投的是市场专员岗位,但是一看他的年龄,我就有点懵了。
A是82年的,也就是今年35岁了。可是我们招的这个市场专员要求比较低,薪资待遇也给的很低,一般情况这个岗位也只能吸引来那些刚工作不久的人,而我们也更倾向于招那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来干劲足有活力可塑性强,二来待遇要求不至于太高。所以准备pass掉。
但看他的工作经历,恰好他的上家公司就在我们楼上,还是我们的一个潜在客户,之前我们有去拜访过。所以,出于想对我们这个潜在客户的情况有个更加详细的了解,想约他过来聊聊,我就发出了面试邀请。
人来了,是一个身材魁梧的西北汉子。看上去很憨厚的样子。初步了解了一下他的情况,辗转到过很多地方,做过北漂,在西北老家待过,后面又去了广州,最后来到了深圳,中间还有过一段时间的空档期。
换过很多工作,而且每份工作时间都不长,职位也不高,业绩也善乏可陈。最最要命的是这么多年来没有培养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关于职业生涯该犯的禁忌一个不漏的都犯了。
作了一些交谈以后,我就让其他人去面了,感觉内心是矛盾的。最后,公司录用了他,薪资4.5K。后面听人事说对方要4K,人事可能自己都过意不去了给对方加了五百。对方为此还十分感激。
可能你们跟我一样震惊,三十几的大男人4.5K在深圳能活么。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平心而论,确实也就值这个价吧。
第二个朋友我们称他为B。B是80年的,今年37岁,在一家公司任市场负责人,B在市场上打拼了十多年,早年年轻力壮的时候凭借冲劲和市场红利赚过一笔,好歹也是有房有车的人,和许多三十几岁的互联网人一样,感觉自己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了希望能够更进一步。
所以卖了深圳的房子就回内地创业去了,结果铩羽而归。后面不得不重回深圳,但是房价早就一路飙升,只能花高价按揭了房子,重新找工作上班。每个月还贷压力巨大。
可再回深圳,那就今时不同往日了,一方面要面对公司和老板的各种指标任务,另一方面要管理好所谓个性自由的90后。老板的一个idea,他就得忙前跑后,还要疲惫的展示个人魅力,说服90后下属按照自己的意思去执行。
即便是知道公司定的目标无意义也无法达成也只能是敢怒不敢言。明明自己更知道怎么去做,但是公司却不是自己做主。做得特别心累。也不能说辞职就辞职吧,房贷要还,二胎要养,想想只能继续装孙子。
2
以上的两个人现在的生存状况都不是太好,一般来讲,人们现在的状态是由自己三年前、五年前、甚至是十年前的决定造成的。
所谓路都是自己选的。现在过的不如意,那肯定是之前的路没选好。如果你也觉得你现在过的不如意,你也可以思考一下,三年前的那个决定你做对了没有。那上面说的A和B他们又错在哪呢?
A的问题主要在于他没有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没有自己的看家本领,没有自己的长远规划,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一直在认知的最底部游荡。所以也就不可能混得好。
B的问题在于眼光。一方面低估了创业的风险,更低估了深圳房子的价值。所以才做出了卖掉深圳房子去创业的举动。现在连上市公司都要靠卖北京的学区房来保壳。
另一方面他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很多人觉得自己在企业里混的风生水起就可以自己创业单干了。其实许多职业经理人没有搞明白,实际上是他所在的平台成就了他的业绩,而不是他成就了这个平台。
除非你是这个平台的创始人,一手一脚的把平台做起来了,那才能说明是你成就了这个平台。在大平台、大投入下产生的业绩,有多少是自己带来的,很多人没算清楚这笔账。盲目的自信导致他们步入到创业,发现游戏怎么这么难玩了,跟自己之前玩的不太一样啊。感觉根本玩不转,于是乎就失败了。
3
我常常想,十年后的自己会在哪,在做什么。农业社会,一个人可以种一辈子的地。二十岁三十岁可以种地,五十岁六十岁还可以种地。直到你干不动为止。纯粹就是个体力活。可能一辈子的变化都很少。
工业社会也是一样。一个人可以当一辈子的工人,然后到了六十岁退休,拿着退休金过退休生活。而且随着你的操作经验越丰富,工厂越离不开你。你的重要性越大。
但是互联网社会就比较特殊了。第一互联网的变化特别快,各种新技术新平台层出不穷,你的技术代码、营销方法、销售策略、工具、文案写法、市场打法得不断的与时俱进。你去年的那一套可能今年就用不了了。
第二互联网让一切东西都很公开透明,所有的知识和技能网上都有,各种书籍和付费的培训眼花缭乱,可以让人快速成长。不像传统社会,学一个手艺必须跟着一个师傅学三五年才出师。
如果一个人肯学习愿意在这方面投资,勤学苦练一年估计就能赶超几年工作经验的老司机。而且互联网比拼的主要还是脑力,那就表示越年轻,脑力越强,越不受经验的束缚,自身接触互联网的时间越早,越容易创新。
所以年龄和资历不但不是优势,有时候反而是一个互联网人的劣势。我就看到很多公司明确表示只招90后。当然,这个好不好我就不想去评论了。
未来我们很难想象一家互联网里会坐着头发花白的老人在工作。不过互联网人的三十岁的确是一个分水岭。如果一个互联网人三十岁以后还需要海投简历找工作,还没有做到中层以上,那就表示他已经比较失败了。
因为基本没有互联网公司会雇一个三十几四十岁的人去做一个基础岗,就算有公司愿意要你,你好意思跟一群九几年的小孩抢饭碗坐在一堆?
现在处于三十几岁的80后可以说是非常尴尬。前有地位牢固的既得利益者60后70后,后有生猛的90后,活好要的钱还少。而且各个身体好能熬夜。
其实说白了互联网工作就是那么些东西,掌握起来也不难。可以说没什么门槛。无论什么专业的人都可以来搞搞运营,做做市场,写写方案。看得多了依葫芦画瓢谁都会。
当然,现在80后的遭遇也不会只出现在80后的身上,因为90后也将要面对比他们更年轻更生猛的00后。每个人都有危机感。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变化太快!
以前的人类社会是千年一变,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王朝更替,其实都是一个故事。到后面近代社会就是百年一变。现在的互联网社会可以说是十年一变、五年一变,未来可能会是三年一变甚至是一年一变。
15年战胜李世石的AlphaGo还只是自我对弈了几百万盘,到17年挑战柯洁的时候,已经自我对弈了几亿盘了,深度学习按照指数级的速度在增长。所以能成功战胜了人类围棋第一人柯洁。
4
你们可能会想,你说了大半天丧气话,那到底该怎么办呀?那既然这个世界在不停的改变,我们自己也要跟着改变啊!当然,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职场老鸟也并非一无是处。成功做到以下几点,那还是可以立于不败之地的。
首先第一是要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未来组织机构的运转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开始凸显。个人的重要性将空前加强。同时由于互联网社交网络的发展,个人品牌的建立与传播有了良好的土壤。
每个人都会把自己本人当作一家公司来运营。你的市场价值将由你的个人品牌来决定。个人品牌又包含了个人信用和个人能力两大核心。具体如何打造个人品牌,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品历史学营销。有专门的文章进行讲解。
其次是积累资源。未来老人与新人比,唯一的优势就是老人可能会有资源的积累。这里的资源包括:人脉和资本,也包括你的思想著作,写过多少文章,出过几本书,甚至是之前的编撰的重大项目方案,工作图表等等个人知识产权。这些都可以是你的个人积累。
为什么同样是总监,有的人值年薪百万,有的人才年薪才二三十万。其中能力的差别其实是很小的。最主要的差别是谁能调动更多的资源,谁认识更高端的人脉。二十岁拼体力,三十岁拼能力,四十岁拼人脉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以前公司就有一位总监凭自己的人脉给公司拉来了千万级的融资,最后荣升副总裁。
再次是必须有稳定的非工资性收入。三十几四十岁以后,一定要建立稳定的非工资性收入,什么是非工资性收入,就是你不上班也有收入。绝对不能出现手停口就停的情况。
否则一旦停止工作要么就开始啃老本,要么就车贷房贷压死人不得不急病乱投医胡乱找下一份工作。正所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任凭你再有才华再有能力,如果你经济不独立,你也会极不自由。
有时候不得不干一些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做一些不喜欢的事情。会一直被工作束缚,不敢迈出这一步。只有经济独立才能思想独立。你才有心思去思考到底该怎么发展,怎样进行正确的决策,这样你才一步比一步走的稳走得快。
亮哥:历史学重度爱好者,曾经的志向是做一名历史老师,却“误入歧途”成了一个市场狗,倒也乐在其中。最近的理想是写一本书,具体啥内容?想好了再告诉你,嘿嘿!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品历史学营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