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房老师写的日记,关于找物件的那篇,她说她基本是按照物件的用途判断它们存放的地方进行寻找的,我就回想,我是怎么找到的呢?
我好像是按照题目给出的物件的顺序(排序),在图片上进行地毯式扫描,当然我是想要把六个物件全部记住,先扫到谁是谁,然后一个个来,自然就全部都找出来了。不过,我脑子的记忆容量有限,大概最多一次也就能够记住三个物件,所以几乎还是按照先后顺序一个个寻找的。
最后有两个,就是那个白色的三角形的蛋糕状的和红色小三角旗子,没有很快找到。我就从左上角继续一点点扫描,直到重复了大概两次才陆续找到它们。
来,找找看,见到了什么相比较房老师寻找物件的方式和所用时间,我觉得自己用的时间可能多一些,但我觉得我还是喜欢自己这样的方式,因为这样的“寻找”体验很好玩,我们这样找,但是题目编排不见得就会按照我们内心设置的方式去摆放,也许是有规则的,也许是没有规则的。有规则当然好,若没有规则,而我们又照着自己的规则去找,那就可能掉进了过往的直觉思维模式中。因为人是活的,人脑更是活的,是时常变动的,如何设置规则说不定是随意的,如果我们不能随时建立新的思维动态,结果可能会掉进旧有的无效的模式中,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事倍功半。
当然,也会有更好的寻找方式,值得我们借鉴。
我想,每个人寻找这些物件的过程,提现出来的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甚至是人生结果。我们人生的结果如何,我们具有的这些思维模式、行为模式也许会成就我们,也许会障碍我们,谁知道呢?
所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很重要。可以让我们不断积累新的经验,不断丰富完善自己,不断突破自己,从而走向更好。有没有全部找到这些物件,花了多长时间找到这些物件好像没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的我的收获是什么?我觉得通过寻找,我们发现了什么样的自己才更重要。
发现了什么?
发现了自己容易依靠直觉思维思考问题?或者容易陷入机械思维,把思维总停留在过去,停留在一成不变的把人当成机器的模式里?
像不像水晶?没有对错,没有好或者不好,有的只是是不是有效。有效果的就是合适的。
在心理咨询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有效比正确更重要。不是说正确不重要,而是正确前提下的有效果更重要。
试想,比如这个找图形的题目,如果订立一个规则,说这样找才是正确的,但可能需要耗费半小时以上,而其他人也有自己的方式寻找,可能十来分钟,也可能几分钟,既然都能达到目的,可不可以呢?
同样是找物品,有的人只是按着老师的要求找几个图片,有的人却“见”到了更多,比如进行深入的思考,思考更多,那么谁是对的?谁做的是有效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