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有个名词:“基本归因误差”。
这个名词的意思是:包括你我在内的所有人,天生就倾向于高估个人特征对于他人成功的重要性,而低估环境因素在其中发挥的重要性。
高估了自己的重要性,是每个人天生的一种“优越感”。
一只苍蝇感谢一头马驮着它涉过了河流,马看了看苍蝇,轻蔑地嘀咕道:“你还真把自己当回事!”
太把自己当回事,就高估了自己在别人心里的位置。
高估自己会迷失自我
看过一个寓言故事。
蚂蚱家族受到螳螂的攻击,大家流离失所,没有了安身之地。
其中一只小蚂蚱叫飞飞,一心想要打败劲敌螳螂,它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请来了外族势力蝗虫的帮助。
在蝗虫的帮助下,蚂蚁家族赶走了螳螂,在庆功的时候,小蚂蚱飞飞竟然被蚂蚱家族遗忘了,因为在蚂蚱家族和蝗虫们一起打败螳螂的过程当中,小蚂蚱飞飞并没有身先士卒,因为它是蚂蚱家祖宗最瘦弱的一个。
大家看到的冲在最前面的就是蚂蚱家族的族长,族长在大家的拥护兴高采烈地讲述着它的斗敌过程。
小蚂蚱飞飞被冷落在一旁,直到它悄悄地离开,大家都没有发现……
后来螳螂又来侵略蚂蚱的地盘,蚂蚱族长想去请蝗虫帮忙,可族长不知道具体的路要怎么走,迷失在半路……
这让我想到了历史上吴王夫差在勾践团队的离间下,杀了伍子胥的故事。
有人说,伍子胥那么大的功劳,吴王夫差怎么还舍得杀他?
其实吴国渐渐强大以后,夫差从来没有认为伍子胥有多大的功劳:顶多是一个谋士而已。
吴国的真正强大是夫差我的本事!
夫差把自己当成了勾践的“神”,感觉勾践怎么也不可能再背叛自己。
结果,吴国被勾践所灭。
杨绛说:“世界是你自己的,要找到自己的位置。”
高估自己会膨胀自我
曾任美国最高法院的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在卡迪根山中学的毕业典礼上,他面对16岁的儿子和所有的同学们说到这么一段话:
“我希望你们会遭受背叛,这样可以感受到忠诚的重要性。
我希望你们时常有孤独感,这样你们才不会把朋友当成理所当然的存在。”
遭受过背叛,面对了孤独,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而不会自我膨胀。
一位小男孩,家庭条件优越,长相英俊,学习成绩一流。
走到哪里都是一颗耀眼的星。
长大后,谈婚论嫁之前,他的未婚妻却提出了分手,理由是:
“你所交的朋友,全是不学无术之人;你所带领的公司,全是阿谀奉承之人;你的社交圈,全是不求上进之人。
因为这些人会天天捧着你,追着你,却让你的内心已经膨胀到找不到自己。
或许你以前的优秀在你的努力里,但是你现在的“优秀”只是在别人的嘴里。”
看过一句话:
“高手永远不会活在别人的评判里,最糟糕的人生就是你的行为一直被别人的嘴所左右。”
膨胀的自我会在意别人的看法,真实的自我才知道做自己。
高估自己会没了自我
伦敦,一次宝石拍卖会上。
世界配饰业富豪榜首珠宝大亨格拉夫,穿得普普通通,悠然地坐在一个位置上。
他旁边坐着的意大利商人墨莱基,此时并不认识格拉夫。
墨莱基看着格拉夫非常普通,闲谈了两句后,就开始说自己对宝石的鉴赏能力,还说格拉夫如果看上了那个宝石,如果请他帮忙做鉴赏的话,他将非常乐意。
拍卖会结束后,格拉夫看着墨莱基用五万英镑拍到的宝石,说:
“我以为你对宝石的鉴赏能力很高,没想到你还真拍下了这块儿宝石,我估计你应该多花了差不多一半的费用。”
此时,墨莱基才知道自己面前站着的老人是大名鼎鼎的格拉夫,想想他刚才自夸的那些话,巴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有句俗语说得好:“一瓶子不响,半瓶子晃荡。”
在别人心里的位置,如果自以为是高人,可能会被“摔”得很惨;
如果自以为是学者,可能只能得到一个“迂腐”的评价;
如果自以为是专家,结果极有可能就是大家口中的“砖家”。
山高不言,水深不语!
结语
夜猫:
“人最糟糕的是,自己不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往往会高估自己,低估别人,危机可能由此而来,危险可能由此出现……”
放低姿态,放平心态,看人之长,看己之短,或许就找到了合适自己的位置。
我是红七六,关注我。我们一起学习、改变、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