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美少女娜娜有个心愿:去美丽的黄浦江畔骑行。
因为妈妈常常和她分享骑行的乐趣:微风拂面带来的惬意、鸟语花香捎来的轻松,比步行更快的速度与自由感,这一切都让娜娜心向往之。
于是,学会骑自行车后,娜娜终于来到江畔和妈妈一起骑行,一路上欢笑不断直到意外发生:
那是一段拐弯的下坡路,突如其来的大风吹歪了她的帽子,娜娜下意识地用右手去扶帽子,车技尚不熟练的她还不能驾驭单手骑车,刹那间,伴随一声可怕的尖叫,娜娜的膝盖在地上猛烈摩擦后血流如注……
美好的骑行之旅不得不提前终止,妈妈迅速送娜娜进医院包扎,处理伤口的过程中,娜娜勇敢地一声不吭,医生都忍不住夸赞娜娜以后必成大器。之后每次换药,即使疼痛难忍,娜娜也依然乐观向上,自嘲伤口像“美珍香”牌猪肉铺。
本以为随着伤口的愈合,这件事情渐渐翻篇,不曾想临近毕业表演,娜娜忽然焦虑不已,抱着妈妈哭泣。
原来,毕业合影和毕业表演在即,而伤口始终红彤彤一片,结痂愈合尚需时日,已经有同学对她说:“娜娜,你的伤口好可怕啊!” 。于是,娜娜不由担心毕业合影时,可怕的伤口被永久定格,更担心毕业表演时,伤口被人嘲笑。
越想越无助、越想越悲观,娜娜伤心地哭着对妈妈说:“我不要去表演了,我害怕去拍照”……
怎么办呢?妈妈该如何帮助娜娜呢?
由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青少年研究专家——劳伦斯·斯坦伯格带来的这本《与青春期和解——理解青少年思想行为的心理学指南》揭示了如何不失控、不较劲、不生气地正面引导青春期孩子。本书虽是心理学书籍,却深入浅出且毫不晦涩,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帮助父母成为青少年的理性陪伴者和领路人。
现在回到娜娜的故事中,12岁的她正处于青春期早期(11-13岁),开始像成人一样思考,这意味着她正在进入抽象观念、假设情境和形式逻辑的世界。对于受伤这件事,她那么勇敢而坚强,理性懂事的表现让人印象深刻。
但是,家长们需要留意的是,虽然孩子可以理解逻辑和理性,但是这些认知上的进步通常直到青春期中期(14-18岁)或晚期(19-25岁)才会真正实现。也就是说 :
虽然孩子可能拥有思考伟大思想的心智设备,却没有太多的经验将先进的逻辑应用到日常现实生活中。
思想和经验之间的差距使得青少年展现出一些以自我为中心和其他局限的行为,体现在假想观众、过度思虑、个人神话(认为自己是注意力的焦点)、明显的虚伪(言行不一致或行为不能自恰)。
娜娜的案例中,她的局限行为主要体现在假想观众和过度思虑中:
1、假象观众
假想观众是新思维能力的结果,这种能力就是考虑别人的想法,是青少年最重要的心智成就之一,与之相伴的是青少年无法区分哪些是自己的关注点,哪些是他人的兴趣。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在关注自己,这会在无形中带来一些困扰。
以娜娜为例,她构建了假想的观众,认为毕业表演上观众会观察并评估她的每个动作,大家不仅会注意她的伤口,还会嘲笑伤口的可怕。
2、过度思虑
青少年经常被自己新发现的掌握复杂性的能力所迷惑,并可能忽视一个明显且简单的解决方案,在青春期早期,他们很难知道高级的思维方式在何时使用、何时是不必要的,何时会适得其反。
娜娜的例子中,同学无意中的一句:伤口好可怕,使得她在伤口这件事情上思考了很多可能性,不小心夸大了伤口没有愈合可能会导致的一系列不良后果, 以至于陷入悲观想法不可自拔。
那么,娜娜的妈妈该怎么做呢?书中建议:
1、尽量不要生气。
孩子偶尔甚至频繁地以自我为中心并不是性格缺陷的表现,学会把理想和复杂的推理能力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2、要有耐心。
家长们要明白,这些青少年身上的局限行为只是暂时的、阶段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要家长合理引导,孩子终将成长。
3、保持同情心,提出具体建议
以娜娜为例,当她过度思虑时,如果妈妈试图通过说教,让她相信其实根本没人或只有少数人会留意伤口,反而会让孩子觉得妈妈根本不理解她。
此时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同情心,启发她直面问题或提出具体建议。
例如,可以先同理她:“你希望伤口早日愈合对么?”,
然后启发她:“为了促进伤口在毕业表演前早日愈合,我们现在可以做些什么呢?”
或者直接给出建议:如果还没有愈合,我们可以穿长一点的袜子遮盖伤口。
以上,都可以帮助孩子跳脱出过度思虑的模式,引导孩子思考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以及如何达成。
另外,帮助青少年应对以自我为中心的最佳方法就是发展亲密的友谊,与好朋友分享私密的想法,这样他们会发现,原来有负面想法和情绪的不只自己,其他人也会有。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父母不应该当着别人的面纠正或取消一个敏感的青少年。
遭受公开的批评和嘲笑对任何人而言都是痛苦的,对青少年来说尤其是毁灭性的。
虽然知易行难,但家长们可以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只要心态和方法得当,青春期不等于麻烦期。
如果你也有青春期的孩子,不妨打开此书一探究竟,不仅能够更好了解青少年,也可以更好了解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