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明末时期的东林党很多人的印象都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那个东林党,没读明史前一直以为东林党是一个救国救民的伟大光明的政治集团,但是读了明史之后,我发我知道的都是错的。
明朝中期以后,政治日益败坏,小冰河时期,粮食不断减产,再加上贪官污吏的压迫,可谓是民不聊生,于是不断的有人起来反抗明朝政府的统治。
顾宪成,时人称为泾阳先生或东林先生。中进士后历任京官。顾宪成直言敢谏,他和一些正直的官员经常对朝廷的错误决策有所非议。最后也是因此被削去官籍,革职回家。顾宪成回到了家乡,决定从事讲学活动,同时宣扬他的政治主张。恰巧在无锡有一所宋朝学者杨时曾经讲过学的东林书院,他就同弟弟顾允成倡议维修,然后开始宣扬自己的学说。由于顾宪成在士大夫中声望很高,所以当时很快得到了无锡的士绅阶级的支持。同年十月,顾宪成与顾允成、钱一本、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叶茂才、薛敷教等人发起东林大会,时称东林八君子,他们一起制定了《东林会约》。东林党是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政治集团。
起初的东林学派标榜气节,崇尚实学,对于扭转士风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后来东林人士却借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之名,行包庇地主,为富商巨贾争利之实,只要是他们想要的,明朝政府要是不给,他们就说是政府与民争利。例如万历皇帝想收矿税,这个没什么吧,土地都是皇帝家的,为什么不能收税,但是东林党却说这是与民争利,于是明面上大力反对,私下里却把矿产变为自己家的。他们嘴上说要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等,然而实质上却沦为了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反对一切与他们意见不合的人,只为自己争取利益,而对明末饥荒灾民的悲惨现实视而不见,并且对征款赈灾行为极力阻挠,东林党到最后完完全全变成了一个朋党。
看看后期东林党的头面人物钱谦益、侯方域。清军南下,柳如是劝钱谦益与她一同投水殉国,钱谦益却以“水太冷,不能下”为由不肯。清顺治二年,28岁的侯方城回到归德府老家。由于不甘寂寞,积极为清朝镇压农民军出谋划策,为镇压清初最大的农民起义榆园军起义立下奇功。谁都没想到东林党的代表最后成了一心卖国求荣的人物。
东林党在明末后期可以说是完完全全是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经常为了反对而反对,于是党争不断,加重了明朝内部的矛盾。难怪崇祯皇帝临死前说“朕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可以说明朝的灭亡,东林党要负很大的责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