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陷入过:“and……but……”死循环,被安全感囚禁,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觉得每一条路都是死的。有个形象的词yesbuter,大部分yesbuter都是安全感的奴隶。
或者看似勇气充分,看似无隐无惧,内里的底子却是虚得能压出大片水分。为什么会是这样?为什么一步都走不了只觉得害怕?为什么连尝试的勇气都那么匮乏?
可能和经济方面的抽离有关系,长久的被安排被照顾剥夺着的恐惧感,来自于他方的安全感让我觉得自立甚至没那么重要,就像一个篮子,如果80%都是来自别人给予的安全感,剩下的20%只需要我投入。如果变成长久的习惯,那最后会因为别人的抽离而导致安全感体积的大幅度缩减。就像是依赖成了习惯,离开了某个依赖体会持续寻找另一个依赖体补充,或者是接受不了依赖体离开持续放低底线等着依赖体回应。
时刻想着安稳,安分,害怕遇见巨大的波动,觉得被打击生命力就会减弱。在被保护中往往会成熟得更晚。
未来都是遥远的事情,在不改变自己的前提下。安全感也像是一个漏斗,不仅仅和时间有关系,也和个人注入的能量有关系。越来越少的独立生存的能力,越来越膨胀的恐惧感。
例如在国内此起彼伏的“炒房”浪潮中,也是对安全感的爆炒,普通人买房大概有两种渠道:一种是父母出资,之后前途和发展被父母控股,经济不独立意味着梦想不独立;另一种是牺牲未来,典当一切成就房子。安全感是力量太强大的主宰,身处其中,匮乏的都像会沦为奴隶,害怕失去却又无力掌控的无穷焦虑。特蕾莎修女曾经说过:“上帝不是要你成功,而是要你尝试。”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持续的安逸对心理能力的弹性塑造并无太大益处。
在许多次尝试中,失败更多是投入产出比,不是缺乏能力,不是缺乏机会,缺乏的更多是对于不知道结果的事情的投入,大多都会去提前尝试着解释失败的借口。
自我安全感是何其重要的宝藏,避免纠结,避免矛盾,也会有很强的目标导向力。本身是靠不住的东西,强行依赖是自焚,持续依赖过分依靠外界给予的奖励,而真正忽略内心自我可以迸发的能量,时间长了,也一直是“废物”而已。
就像层出不穷的“体制思维”,从固化的规矩中找寻着去弥补自己安全感的缺口是需要勘误的。世界这么动荡,没有谁能彻底护得住谁。被奉送的安全感具备着“捧杀”的能力,不会是真正的成长。真正的勇气应该是明知道可能失败还能勇往无前的能力。
从别的失败的人那里,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又从我自己,看到了无数个同等失败的影子。
世界没那么可怕,真正可怕的是,觉得永远不可能的持续纠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