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的福建人很多,他们吃苦耐劳,敢想敢干的故事也很多。
H是2003年与大他四岁的女友一起到英国的,现在两个女儿一个儿子都已经长大,最小的儿子也要马上上大学了。
刚来时,除去给中间人的二十万人民币,自己手里只剩下两百英镑的现金,现在在伦敦拥有四套房子,靠租金过着悠哉悠哉的日子。后来把妹妹也接了过来,并让妹妹也做起了房东,用租金一个人抚养三个儿子。
H说,早年在福建莆田农村的家很穷,家里房子很破,甚至一楼和二楼之间的楼板都露着洞,楼上楼下的人互相看得见,却没钱修。
即便这样,家里借钱也要送他们到海外去闯荡,希望能闯出一条生路,改变家庭的命运。
刚来的时候打黑工,不分白天黑夜,加班加点挣钱还债。好在那时英镑币值高,一千英镑可以换一万多人民币,借的钱可以很快还清。后来做工头,带着一伙同乡,可以接更大一点的工程,利润也高很多。
再后来用攒下的钱买破房子,自己重新装修,尽可能隔出更多的房间分租给别人,一点点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
他现在手头的三个出租房每个都隔出六七个带洗手间的房间,每间房在伦敦每个月可以租到八百到一千镑,一年一套房子就可以收六万多的房租,三套房可以收近二十万镑。
跟H看他的那些租客,黑人,香港人,大陆来的都有,估计大都是在底层打工,对住房条件要求不是很高的人群。
我问H,碰到老赖咋办?他说,有过这样的先例,但他在每个房间都有分开的电闸,碰到拖延交钱的就断电处理,对方撑不过几天就补缴了。
现在的H踌躇满志,准备复制这一模式,继续扩大房源和租户。平时他还没周打三次网球,坚持锻炼身体和以球会友,结交不同客户。
拿了正式身份的H也常回国看,和他一同出来的同乡家家都盖了漂亮的新楼房,乡亲们再也不争先恐后的鼓励下一代出国打工挣钱,而是投资教育,让孩子好好读书,用知识打天下。
H甚至对儿子交女朋友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他鼓励长得挺帅的儿子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女同学交朋友,俄罗斯的,罗马尼亚的等等,增长阅历,但最后结婚的时候还是要父母把关,找中国的家乡女孩。这样的女孩来英国人生地不熟,更愿意呆在家里相夫教子。
经过十八年打拼,H不但在英国成功立足,且混的风生水起,还见过不少福建人有着类似的故事,不得不感叹这些福建人闯世界的无畏精神。
网友评论